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ā cán hé xíng duō jiǎo tǐ bìng dú

2 英文參考

Bombyx mori NPV

BmNPV

4 英文名稱

Bombyx mori NPV;BmNPV

5 分類類型

7 GeneBank編號

[L33180]

8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基本特性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 家蠶(Bombyx mori L.)屬鱗翅目、蠶蛾科。家蠶起源於我國,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栽桑養蠶,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明之一。我國四川、浙江、江蘇、廣東的養蠶業最爲發達,因病毒性疾病所造成的損失,約佔總蠶病損失的70-80%,而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NPV)病是養蠶生產上最常見的危害最嚴重的一類蠶病,家蠶患此病的後期常流出膿汁,內含大量的多角體病毒,俗稱膿病。

多角體的形狀不一,多數爲四角形、六角形,多角體的大小範圍在0.5-15μ之間,一般爲2-6µm。病毒粒子爲桿狀,測定其大小爲400×90nm。在病毒粒子的超微結構中,最顯著的是在粒子一端具有乳頭狀突起,認爲是病毒感染細胞吸附裝置。

家蠶NPV的DNA含量約佔病毒粒子的10%左右,在電鏡下觀察到此雙鏈DNA爲鬆弛環狀分子和線形分子,有的線形分子的長度可達10u-36u。並計算出家蠶NPV-DNA的分子量爲75×106d。 病毒病防治

我國各蠶區對家蠶膿病的防治採取了多種措施。①培育抗病性品種,因爲蠶的種間和品種間對病毒病的抵抗力差異較大,而且此種抵抗力具有遺傳性。②改善管理技術和飼料調劑,避免創傷感染,採用藥劑預防。③研究化學防治。由於蠶體消化液中存在着許多抗病毒物質,特別是赤色熒光蛋白,對蠶病毒防治帶來了新的前景。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