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滑膜切除術 2013年01月1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手術名稱

踝關節滑膜切除術

別名

villusectomy of ankle

分類

骨科/非創傷性關節疾病手術/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踝關節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80.7701

概述

踝關節滑膜切除術用於踝關節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炎性疾病,可累及全身任何一個滑膜關節,但是主要侵犯手足的小關節。在70%~80%病人的血液和關節液中可以發現類風溼因子(免疫球蛋白G,即IgG的自身抗體),但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主要根據其臨牀表現。

1987年美國類風溼協會修訂了類風溼關節炎診斷標準(表3.14.1.2.1-1)。如果一個病人有表上所列7項指標中的至少4項,時間超過6周,診斷就能成立。

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需要內科、外科及理療科醫師的共同協作。外科治療的目的包括:①緩解疼痛;②防止關節軟骨及肌腱的破壞;③通過增加或減少活動度、矯正畸形、增加穩定性以及改善肌力等方法,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

過去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外科治療,往往要等到病變靜止後纔開始進行,但是病變靜止後,外科治療的效果不佳,甚至難以進行關節重建術,主要因爲:①關節畸形已非常明顯,韌帶、肌肉及關節囊嚴重纖維化,骨質顯著疏鬆;②病人身體一般情況較差,難以承受較大的重建手術;③由於病變關節功能喪失或功能不全,導致其他關節過度牽拉而出現繼發性改變。現代的治療原則是不考慮病變是否靜止,早期即可行預防性手術治療。

隨着全關節置換術迅速發展和完善,已廣泛應用於成年型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對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中度或重度毀損的病人,全關節置換術可以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而滑膜切除術只適用於病變早期,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破壞很輕微,經內科治療無效者。

滑膜切除術在少年型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中,不同作者對其療效的評價是不一致的。一般認爲7歲以下的全身型或多關節型類風溼關節炎,滑膜切除術的效果不佳。除滑膜切除術,常需進行重建性手術,包括:矯正攣縮的組織手術,截骨術,關節融合術,關節切除術及關節成形術。爲緩解疼痛和糾正畸形,常將幾種手術聯合應用。截骨術常用於嚴重畸形。而關節融合術則常用於關節嚴重損害,但又不適合關節成形術者,例如腕關節、足部關節及手指關節。關節成形術適用於關節軟骨嚴重毀損,病變累及多關節和雙側肢體關節。由於各部位關節功能的不同需要,各關節部位的手術治療原則有很大差異。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4.1.2.1-1~3.14.1.2.1-3)。

適應症

踝關節滑膜切除術適用於持續存在的踝關節滑膜炎和滑膜增生,經6個月藥物治療無緩解,且主要的關節軟骨面未受損者。

麻醉和體位

選用腰麻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取側臥位,術側在上。一般先切除前方滑膜組織,然後再切除後方滑膜組織。

手術步驟

1.前側入路

採用小腿前方縱切口(圖3.14.1.2.1-4)。切口應以踝關節爲中心,位於脛前肌和長伸肌之間,長約10cm。切開伸肌支持帶後,將脛前肌腱牽向內側,長伸肌及神經血管束牽向外側。充分顯露前側關節囊。“十”字形切開前關節囊及滑膜,並將關節前側的滑膜組織切除,關節軟骨面邊緣的肉芽組織也應切除乾淨。

2.後外側入路

在外踝後方做圍繞外踝走行的弧形切口(圖3.14.1.2.1-5),長約10cm。切開腓骨肌支持帶和腓骨長短肌腱鞘。遊離小隱靜脈和腓神經,剪斷結紮小靜脈的分支。將小隱靜脈、腓神經和腓骨長短肌腱牽向前方,跟腱及其前方的脂肪組織與後關節囊分離後牽向後方,顯露後關節囊並進行滑膜切除。合併腱鞘炎者,應同時切除腱鞘內的滑膜組織。

3.縫合切口

放鬆止血帶,徹底止血沖洗,放入醋酸潑尼潑尼潑尼松潑尼松潑尼松龍1ml。縫合切開的腱鞘及支持帶後,逐層縫合切口。

術後處理

踝關節滑膜切除術術後將踝關節用厚棉墊及彈力繃帶加壓包紮,抬高患足。3d後更換敷料,逐漸練習踝關節屈伸功能。2周後扶雙柺下地。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