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元 王好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一治各有五。五五二十五。治如大之屬。衰於戌金之屬。衰於辰。是也

一治曰和。假令小熱之病。當以涼藥和之。和之不已次用取。二冶曰取爲熱勢稍大當以寒藥取之。取之不已。次用從。三治曰從。爲勢既甚。當以溫藥從之。爲藥氣溫也。味隨所爲。或以寒因熱用。味通所用。或寒以溫用。或以發汗之。不已又再折。四治曰折。爲病勢極甚。當以逆制之。逆制之不已。當以下奪之。下奪之不已又用屬。五治曰屬。爲求其屬以衰之。緣熱深陷在骨髓間。無法可出。針藥所不能及。故求其屬以衰之。緣屬之法。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經曰。陷下者衰之。夫衰熱之法同前所云。火衰於戌。金衰於辰之類是也。如或又不已。當廣其法而治之。譬如孫子之用兵。若在山谷則塞淵泉。在水陸則把渡口。在平川廣野。當青野千里。塞淵泉者刺俞穴把渡口者奪病發時。前青野千里者。如肌羸瘦弱。宜廣服大藥以養正夫病有中外。治有緩急。在內者以內治法和之。氣微不和。以調氣法調之。在外者。以外治法和之。其次大者。以平氣法平之。盛甚不已則奪其氣。令其衰也。故經曰。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治。其次平治。盛者奪之。汗者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