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百問》

明 魯伯嗣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初誕第一問

嬰童在胎,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成,五臟六腑百骸之體悉具,必借胎液以滋養之,受氣既足,自然分娩,初離母體,口有液毒,啼聲未出,急用軟綿裹指,拭去口中惡汁,雖是良法;然倉卒之際,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黃連法、朱蜜法、甘草法,用之殊佳,免使惡物嚥下,伏之於心,遇天行時氣,久熱不除,乃乘於心,心主血脈,得熱而散,流溢於胃,而胃主肌肉,發出於外,故成瘡疹之候,世之長幼,無有可免者。若根據初生拭口之法,得免痘疹之患,或有時氣侵染,只出膚瘡細疹,易爲調理,亦孩童之幸也。楊氏雲∶初生拭口不前,惡穢入腹,則腹滿氣短,不能飲乳者,宜用茯苓丸加減治之。又法下胎毒,臨產落草時,濃煎淡豉汁服極好,不可與辰砂、黃連輕粉等。

朱蜜法

(葛氏肘後方)小兒初生,先用黃連甘草法拭口,吐其惡汁,稍時更與朱蜜,定魄安神硃砂(一大豆許)上細研,以蜜一蜆殼許,和硃砂抹口中,非獨鎮心安神,能解惡毒之物,一生免痘瘡之患。

黃連法

臨月黃連細切,捶碎綿裹,百沸湯拭口

甘草法

預以甘草細切少許,產臥時以綿裹沸湯泡盞內,蓋定。收生之際,急以軟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黃連法、朱蜜法。

牛黃

與朱蜜同,少加牛黃,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邪,闢惡氣,除小兒百病。

茯苓丸

(直指方)治嬰兒初生,其聲未發,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淨盡,不得下嚥,則無他病;稍遲惡穢入腹,則腹滿氣短,不能飲乳,或胎中受寒,則令兒腹痛不乳。赤茯苓黃連(冷證去此,加芍藥枳殼(炒)上等分爲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丸乳汁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