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補例》

清 周學海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南北傷寒溫病異治

傷寒溫病南北證治。其大綱有不同者。北方天地之氣化皆燥。人身呼吸腠理之間。皆燥化也。燥之爲政。清泠而堅削。故其治。常宜兼滋血而舒筋。南方天地之氣化皆溼。人身呼吸腠理之間。皆溼化也。溼之爲政。混濁而壅滯。故其治。常宜兼清血而堅筋。又南人乍北。多患瘧痢。北人乍南。多患傷寒溫熱。所以然者。腠理水溼之邪。爲天氣所斂。不得燻蒸發泄。透入血脈。氣困血滯則爲瘧。氣陷血潰則爲痢。下焦久伏之寒。爲地氣所衝。升騰上越。或盈溢於三焦。或散佈於脈絡。寒盛而中焦無熱。即爲下寒觸發之傷寒中焦積熱。同時衝發。即爲寒溫相伏之溫病。凡如此者。雖有新感表證。俱不宜重用發汗。瘧痢。並和血行氣化溼傷寒。溫降而微清之。溫熱。先清而後溫降之。或曰。子嘗論瘧痢皆宜透汗。今乃謂雖有新感。不宜重汗。何也。曰南方瘧痢。皆是夏伏暑溼。交秋髮病。其時溼熱燻蒸腠理疏豁。若不振衛陽以御表邪邪氣浸灌。來源不斷。病何由愈。若至北方。氣燥肌斂。邪氣來源已斷。故只宜從裏化。不得逆其氣以虛其表。暗損真元。豈竟不汗哉。不得辛溫重劑強汗耳。傷寒溫熱何如。曰此必有大汗。然亦非發散之謂也。溫之清之。微散以導之待時自作。若迫而汗之。氣行而邪不能從。汗出而熱不得退。致成壞病。誰之咎乎。大凡壞病率由治上遺下。治氣遺血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