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頸骨折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肱骨外科頸位於解剖頸下方2~3cm,是肱骨頭松質骨和肱骨幹皮質骨交界的部位,很易發生骨折。各種年齡均可發生,老年人較多。

病因病理病機

1.較小的直接暴力可產生裂縫骨折;若跌倒時手掌觸地,較小的間接暴力向上傳導,可形成無移位嵌插骨折。

2.外展型骨折

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着地,間接暴力向上傳導引起骨折。骨折近端內收、遠端外展,形成向前、向內的成角畸形或錯位重疊畸形。臨牀上較多見。

3.內收型骨折

與外展型骨折相反,跌倒時手或肘部着地,上肢內收,骨折近端外展、遠端內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較少見。

臨牀表現

患肩腫脹,前、內側常出現瘀血斑。骨折有錯位時,上臂較健側略短,可有外展或內收畸形。大結節下部骨折處有明顯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護下可活動肩關節。注意與肩關節脫位鑑別。如合併臂叢、腋動靜脈及腋神經損傷,可出現相應體徵。

診斷

手或肘部着地摔傷史或肩部直接暴力擊傷史,肩部疼痛,活動加重。X 線片可確診,且可顯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

治療

1.無移位骨折

線形或嵌插無移位的骨折,用三角巾懸吊患肢 3 周,早期進行功能鍛鍊。

2.外展型骨折

輕度畸形或嵌入及年老體弱者,不需復位,腋下安放棉墊,患肢貼胸固定 3 周後,進行肩關節擺動活動。 畸形大或移位明顯者,需手法復位、貼胸固定,4周後活動肩關節及肘關節。

3.內收型骨折

治療原則同外展型,復位手法相反。貼胸固定時,上臂外側骨折平面應放較多棉墊。 如不能保持對位,可用肩人字石膏固定 4 周。

4.手術治療

骨折間有軟組織嵌入或骨折合併肩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或外固定失敗者;治療時間較晚已不能手法整復者,特別是青壯年患者,可行開放復位,並根據情況適當選用鋼板螺絲釘、拉力螺釘或克氏針等內固定治療。

鑑別診斷

肱骨外科頸骨折與肩關節脫位鑑別要點

1、外科頸骨折

肩外形-正常

貼胸試驗-陰性

肱骨頭位置-正常

2、肩關節脫位:

肩外形-方肩

貼胸試驗-陽性

肱骨頭位置-移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