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珀酸鈉 2014年11月11日修訂版

BY wangyuan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甘珀酸鈉說明書

藥品名稱

甘珀酸鈉

英文名稱

Carbenoxolone Sodium

別名

甘草次酸半琥珀酸酯二鈉;甘泊酸鈉;卡貝索酮鈉;生胃酮;生胃酮鈉;甘草次酸琥珀酸半酯二鈉鹽;甘皮酸鈉;甘珀酸;Biogastrone;Carbosan;Duogastrone;Sanodin

分類

消化系統藥物 > 制酸及胃黏膜保護藥

劑型

1.片劑:每片50mg;

2.膠囊:50mg;

3.軟膏:1g(20mg)。

甘珀酸鈉的藥理作用

1.甘珀酸鈉可直接與潰瘍部位的上皮細胞接觸,促進胃黏液的分泌並不增加胃黏液的黏稠度,從而加強胃黏膜屏障,保護胃黏膜不受膽汁的損傷。

2.甘珀酸鈉可減少胃上皮細胞的脫落,延長胃上皮細胞的存活時間,促進組織再生和癒合,具有自體保護作用和抗潰瘍作用。

3.甘珀酸鈉能在胃黏膜細胞內抑制胃蛋白酶原,在胃內則極易與胃蛋白酶結合,抑制酶的活力約50%,從而起到抗胃黏膜攻擊因子的作用。

4.甘珀酸鈉可預防膽汁反流入胃,避免H 反彌散透入胃黏膜上皮。

甘珀酸鈉的藥代動力學

甘珀酸鈉口服吸收快,可自胃腸道(主要在胃內)吸收,胃內pH值大於2時,吸收減少。甘珀酸鈉99%以上與血漿蛋白結合,血漿中治療濃度爲10~100μg/ml。口服1h後血藥濃度可達峯值,但餐後服用則延長數小時。由於甘珀酸鈉代謝物存在腸肝循環,故口服2~3h後血藥濃度可出現第二次高峯。血藥濃度峯值爲20~30μg/ml。甘珀酸鈉在肝臟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後,主要經膽汁隨糞便排泄,極少量(約1%)隨尿排出。

甘珀酸鈉的適應證

1.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潰瘍,對不宜手術和不能臥牀休息的患者尤爲適用。對十二指腸潰瘍療效略差。

2.亦可試用於治療輕度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3.甘珀酸鈉凝膠或糖錠用於治療口腔潰瘍。

4.可與抗酸劑聯合用於胃食管反流綜合徵。

甘珀酸鈉的禁忌證

1.醛固酮增多症、低鉀血癥患者。

2.孕婦及小兒。

3.對甘珀酸鈉過敏者。

注意事項

1.心功能不全者。

2.肝、腎功能不全者。

3.老年患者應慎用,因老年人特別容易發生水鈉瀦留。

4.高血壓。

甘珀酸鈉的不良反應

1.發生率可高達60%。甘珀酸鈉可起到鹽皮質激素樣作用,從而引起水鈉瀦留。可出現水腫、血壓升高、低血鉀、癲癇發作,甚至可發生心力衰竭。

2.低鉀血癥:可見於30%~40%患者,表現爲肌無力、麻痹、肌球蛋白尿、心律失常和缺鉀性腎病。

3.其他:(1)可有頭痛、腹瀉、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2)少數患者有對糖耐受性損傷的表現,可能繼發於低鉀血癥。

甘珀酸鈉的用法用量

1.胃潰瘍:第1周每次50~100mg,每天3次;第2周每次50mg,每天3次,於餐前0.5h服用。療程4~6周,最長不超過3個月。

2.十二指腸潰瘍:每次50mg,每天4次。

藥物相互作用

1.抗酸藥及抗膽鹼藥可減少甘珀酸鈉的吸收,但也有國外資料報道聯合應用抗酸藥不會影響甘珀酸鈉的吸收。

2.甘珀酸鈉與保鉀利尿藥合用時,可降低甘珀酸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另據國外資料報道,甘珀酸鈉與阿米洛利聯用時,可使後者的藥效降低;且甘珀酸鈉和螺內酯聯合使用會使甘珀酸鈉的療效喪失,同時,由甘珀酸鈉引起的鈉瀦留又可降低螺內酯的療效。

3.甘珀酸鈉與非保鉀利尿藥合用時可能加重缺鉀情況。若需兩者合用,必須補充鉀,並密切監測臨牀表現及血清電解質濃度。

4.甘珀酸鈉引起的低血鉀可明顯增加地高辛等強心苷的毒性。正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的患者,不宜服用甘珀酸鈉,除非每週監測血清電解質濃度,並採取措施防止低鉀血癥的發生。

專家點評

甘珀酸鈉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潰瘍,對不宜手術和不能臥牀休息的患者尤爲適用。對十二指腸潰瘍療效略差;凝膠或糖錠用於口腔潰瘍。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患者也可試用甘珀酸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