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肛門周圍癰疽的穴位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肛門周圍癰疽

外科肛門直腸周圍發生的急慢性化膿性病變,稱爲肛門周圍癰疽。本病中醫文獻又有便癰、髒毒、肛門癰、肛內癰、盤肛癰、懸癰、坐馬癰,跨馬癰等名稱。由於發病部位深淺不同,一般稱淺者爲癰,深者爲疽,統稱爲肛門周圍癰疽。相當於西醫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1、不分男女老幼,均可發生本病。以20~50歲青壯年發病最多,男多於女。2、發病前往往有內痔、肛裂,或肺結核、麻疹等病史。3、本病主要表現爲肛門周圍疼痛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膿腫不易消退,潰後每多成爲肛瘻。(1)肛門周圍皮下膿腫:發生於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局部紅腫熱痛,膿成則按之波動感,而全身症狀不明顯。(2)坐骨直腸窩膿腫:位於肛門與坐骨結節之間。初期只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伴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隨後局部症狀加重,肛門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時疼痛加劇,甚則坐臥不安。肛門指診,患側豐滿,有明顯壓痛和波動感。(3)骨盆直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