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腫瘤性小腦變性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代碼

ICD:G13.0*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疾病概述

副腫瘤性小腦變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病理組織學特徵是Purkinje 細胞大量消失,腦實質炎性細胞浸潤不明顯。出現小腦變性,特別是在患有小細胞性肺癌、卵巢癌、霍奇金病以及乳腺癌的患者中常見。

病情呈亞急性進展,進行性加重,患者在數週或數月內臥牀不起,1/2~2/3 的病例的神經系統徵象出現於發現癌腫前。主要表現爲小腦綜合徵,如步態及肢體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及眼震等,有時可有複視、眩暈、神經性聽力喪失及眼球運動障礙等,少數病例出現情感及精神障礙。

疾病描述

一些腫瘤的遠隔症狀常常出現小腦變性,特別是在患有小細胞性肺癌、卵巢癌、霍奇金病以及乳腺癌的患者中常見。

副腫瘤性小腦變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曾被認爲較罕見,20 世紀70 年代前僅41 例經病理證實,但後來的文獻追蹤報告顯示,約半數非家族性遲發性小腦皮質萎縮患者遲早會發生腫瘤。病理組織學特徵是Purkinje 細胞大量消失,腦實質炎性細胞浸潤不明顯。

症狀體徵

1.病情呈亞急性進展,進行性加重,患者在數週或數月內臥牀不起,1/2~2/3 的病例的神經系統徵象出現於發現癌腫前。主要表現爲小腦綜合徵,如步態及肢體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及眼震等,有時可有複視、眩暈、神經性聽力喪失及眼球運動障礙等,少數病例出現情感及精神障礙。

小腦受損的症狀可以出現在腫瘤症狀之前或之後,並且在數月內呈進行性進展。雖然在通常的情況下,小腦受損的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趨勢,但是病程也可呈穩定狀態,有報道稱在對原發腫瘤進行治療的情況下,小腦受損的症狀呈現緩解。

步態及肢體的共濟失調是小腦受損的特徵性表現,構音障礙在許多病例中存在。肢體的共濟失調可以是不對稱性的,眼球震顫較爲少見。副腫瘤損害如累及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還會產生語言困難、癡呆、記憶力障礙、錐體束症或其他神經病變。

2.發病初期腦脊液呈炎性改變,淋巴細胞及IgG 增高,也可完全正常。發現抗-Yo 抗體須深入查尋婦科腫瘤,包括乳房造影、盆腔CT 檢查、卵巢CA-125 抗原定量,擇期麻醉下盆腔檢查、刮宮及反覆乳房造影等,檢查陰性可酌情剖腹探查。抗浦肯野細胞抗體,如抗-Yo 抗體(卵巢和乳腺腫瘤)或抗-Tr 抗體(霍奇金病);抗核抗體,如抗-Hu(小細胞肺癌)和抗-Ri(乳腺癌)抗體,有時在血液中可以被檢測到。CSF 中可有中等程度的淋巴細胞增多以及蛋白的升高。

通常情況下,對副腫瘤性小腦變性的診斷,在僅有神經系統受損的表現而無原發腫瘤的臨牀表現情況下,確診非常困難。構音障礙和語言困難的反覆出現,有助於明確酒精中毒或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的小腦損害。單純的上肢共濟失調提示不可能爲酒精損害,Wernicke 腦病提示患者可能是由於癌腫導致的營養不良所致。

疾病病因

病因目前並不十分清楚,目前傾向於副腫瘤病變的病因是全身性或潛在的腫瘤導致的自身免疫性反應。有報道某些婦科腫瘤合併小腦變性的患者血清和CSF 中存在自身抗體,稱爲抗-Yo 抗體。抗-Yo 抗體是特異性抗小腦Purkinje 細胞抗體(anti-Purkinje cell antibody,APCA),與副腫瘤性小腦變性和生殖系統或婦科腫瘤有關;PCD 患者也可出現抗-Hu、抗-Ri 抗體,可見小腦損害。約2/3 的Hodgkin 病PCD 患者,經免疫組化證實有抗Purkinje 細胞漿抗體。

病理生理

副腫瘤性變性瀰漫性的影響小腦的蚓部和半球。其發病機制爲患者體內出現對其腫瘤細胞和小腦浦肯野細胞起交叉反應的抗體。抗-Yo 抗體常見於PCD 患者合併乳腺癌、卵巢癌或子宮癌。抗-Yo 抗體爲多克隆IgG 抗體,在補體的參與下特異性的與小腦皮質中浦肯野細胞漿內的小腦變性相關抗原(CDR)發生免疫反應,同時也和腫瘤細胞內的相關抗原(CDR)起反應。免疫組化顯示Purkinje 細胞有一種內質網顆粒性細胞質標記物,用Westernblot 法研究Purkinje 細胞蛋白提取物發現,兩種抗原的分子量分別爲34kDa 和62kDa。其他腫瘤合併小腦變性的患者體內一般無抗-Yo 抗體存在,但曾有1 例報告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併小腦變性時出現抗-Yo 抗體陽性。在乳腺癌、卵巢癌等無小腦變性存在時,不出現這種抗體。無腫瘤存在的小腦變性也不存在這種抗體。

診斷檢查

診斷:副腫瘤性小腦變性的診斷,在僅有神經系統受損的表現,而無原發腫瘤的臨牀症狀、體徵時非常困難。主要依據患者的臨牀表現及相關的抗體檢查,未發現原發性腫瘤前易誤診。

實驗室檢查:

1.血清和CSF 免疫學特異性抗體檢查。

2.血尿便常規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1.神經系統CT、MRI 檢查 早期CT 及MRI 檢查正常,晚期MRI 可見小腦白質T2WI 高信號,廣泛的小腦和腦幹萎縮。

2.神經肌肉電生理學檢查。

鑑別診斷

如亞急性小腦變性的患者體內檢測到抗-Yo 抗體提示有婦科癌腫的存在。在小細胞肺癌合併副腫瘤綜合徵的患者體內可以檢測到抗-Hu 抗體。因爲抗-Hu 抗體是在腦內合成的,此種抗體在CSF 中的滴度要較血清中的滴度更高。抗-Hu 抗體特異性較抗-Yo 抗體低,因爲抗-Hu 抗體除小細胞肺癌外,尚有神經母細胞瘤、乳腺癌、前列腺癌中也可發現抗-Hu 抗體的存在。另外,在副癌綜合徵的其他臨牀類型中,如腦脊髓炎、邊緣性腦炎、腦幹腦炎、脊髓炎、亞急性感覺性神經元病、前角細胞變性、Lambert-Eaton 綜合徵等均可出現抗-Hu 抗體陽性。因此,出現抗-Hu 抗體時,尚需對其臨牀意義進行具體分析。

治療方案

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可試用血漿置換、維生素類藥物、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等,療效未證實。有些患者治療原發腫瘤後症狀明顯緩解。該綜合徵早期診治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狀緩解,及早發現潛在的腫瘤早期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延長壽命。

併發症

副腫瘤損害若累及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還會產生語言困難、癡呆、記憶力障礙、錐體束症或其他神經病變。也能可影響到體內的許多組織和器官,造成相應的臨牀表現,如關節炎、皮疹、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預後及預防

預後:與導致本綜合徵的全身腫瘤預後相關,也與神經系統損害部位及範圍相關。預後各不相同。

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流行病學

尚無較全面的流行病學資料。約1/3 的患者潛伏小細胞肺癌,伴有卵巢癌和淋巴瘤(尤其Hodgkin 病)的患者分別爲26%和16%,遠高於通常的惡性度的頻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腸道腫瘤也可引起小腦變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