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短刺法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短刺法

短刺法的記載始見於《黃帝內經》,《靈樞•官針》雲:“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八日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皮。短刺法常用於催氣、導氣,有擴大針刺感應作用,特點是邊搖邊刺,直深刺至骨部,近骨時上下提插如摩刮骨樣。短刺和五刺中的輸刺相近,都是深針至骨、治療骨痹的方法。《素問•長刺節論》:“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痠痛,寒氣至,名日骨痹。深者刺,無傷脈肉爲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熱病已止。臨牀所見四肢、關節沉重,疼痛、活動困難者多屬骨痹。在部分文獻中提及的“陽性反應點”、“病竈點”以及皮下觸及的結節,對於這些病變區域的診斷,跟經筋表現的酸脹、重滯、倦乏、發麻等相似;《靈樞•衛氣》雲:“必先按而在,久應於手,乃刺而予之”。提示了陽性反應點的存在;經筋系統“聯綴百骸,維絡周身”的組織結構,十二經脈與十二經筋的臨牀症候,具有相互滲透、融合的表現。《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雲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