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科 2014年02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文名稱

痘病毒科

英文名稱

Poxviridae

分類類型

基本特性

痘病毒科分爲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和昆蟲痘病毒亞科。 在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中,通常同一病毒屬成員往往在遺傳、抗原特性上是密切相關的,並且有相似的形態和宿主範圍,而不同的病毒屬之間則存在有組織特異性NP抗原的血清學交叉反應。另外,正痘病毒屬、副痘病毒屬、野兔痘病毒屬、山羊痘病毒屬之間甚至還有相似的基礎基因排列次序。 痘病毒粒子比其它任何動物病毒都要大,它們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其病毒粒子呈磚形或大卵圓形,大小一般爲270nm×218nm。其中痘苗病毒粒子較大,約爲350nm×270nm,綿羊痘病毒粒子較小,約爲194nm×115nm。利用負染技術或超薄切片電鏡觀察,病毒粒子在形態上具有3個主要的結構組份:即由一個雙凹面的核心體,兩個側小體和包膜構成,其中包膜由少量的脂類和蛋白組成,核心體內含有病毒基因組,核心體外還有一層蛋白外膜。 病毒顆粒重約5×10-15g,S20W約爲5000S。浮力密度受滲透作用影響,在稀釋緩衝液中爲1.16g/cm3,蔗糖中爲1.25g/cm3,氯化銫中爲1.30g/cm3。一些成員的感染性對胰蛋白酶有抗性。一些成員對酯不敏感。一般而言,病毒粒子感染性對普通去污劑、氯仿、氧化劑和高於40C的高溫敏感。 痘病毒科病毒核酸約佔粒子總重量的3%,爲單一分子雙鏈DNA,分子大小在130kb(副痘病毒-300kb(禽痘病毒),在基因組兩端有末端反向重複(ITRs)。病毒基因組編碼150-300個蛋白質。 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包括正痘病毒屬、副痘病毒屬、禽痘病毒屬、山羊痘病毒屬、野兔痘病毒屬、豬痘病毒屬、軟疣痘病毒屬和亞塔痘病毒屬。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