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氣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審視瑤函》卷五:調氣湯

處方

白芍藥1錢,陳皮1錢,生地黃1錢,黃柏(鹽水炒)1錢,香附子(醋制)1錢,知母(鹽水炒)1錢,當歸身1錢,枳亮8分,白茯苓8分,甘草(用生梢)5分。

製法

上銼碎。

功能主治

因暴怒,以致瞳神散大者。

用法用量

白水2鍾,煎至1鍾,去滓熱服;服此藥後,兼服磁朱丸。

摘錄

《審視瑤函》卷五

《衡要》卷六:調氣湯

處方

白蔻1兩,丁香1兩,檀香5錢,砂仁5錢,炙草1兩,木香5錢。

製法

共爲細末。

功能主治

氣鬱作厥。

用法用量

每服3-5錢,以鹽沸湯調服,或八味順氣散亦炒。

各家論述

《經》雲:辛以散氣。用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砂仁、藿香等諸辛竄以行壅滯之氣,甘草緩中和藥。

摘錄

《衡要》卷六

《治疹全書》卷下:調氣湯

處方

玉竹、麥冬、蘇子、炙草、橘紅、白前、土沙蔘、白茯苓、淮山藥。

功能主治

疹後肺氣受傷而嗆者。

用法用量

煎服。

虛,加北沙蔘。

摘錄

《治疹全書》卷下

《聖濟總錄》卷一○○

方名

調氣湯

組成

京三棱(煨,銼)1兩,木香1兩,檳榔(煨銼)3分,草豆蔻(去皮)1兩半,高良薑1兩半,當歸(切,焙)半兩,芎藭半兩,桂(去粗皮)3分,人蔘3分,芍藥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曲(微炒)1兩,阿魏(面裹煨,研)半兩。

主治

注氣,背膊疼痛,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入鹽溫服。

製備方法

上除阿魏外,爲粗末和勻。

《臨證醫案醫方》

方名

調氣湯

組成

代赭石18g(布包),旋復花6g(布包),牛膝9g,丹蔘15g,瓜蔞15g,鬱金9g,白芍9g,柴胡6g,陳皮9g,枳殼9g,蘇梗6g,桔梗6g,木香6g。

功效

理氣、活血、解鬱。

主治

食管狹窄,食管憩室。吞嚥梗阻不利,胸膈痞滿,有時疼痛或逆氣,舌苔白膩,脈弦。

各家論述

方中代赭石鎮逆甲肝,有擴張食管的作用,爲治療食管狹窄之主藥;牛膝降逆;丹蔘活血;瓜蔞、鬱金寬胸解鬱;白芍、柴胡舒肝;陳皮、枳殼、蘇梗、桔梗、木香理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