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眥漏 2015年08月1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大眥漏爲病證名,眼內眥之生有漏者,本病由心經實火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3. 。見《證治準繩·雜病》。治宜清心降火爲主,選用黃連、梔子之類。《審視瑤函》認爲:“此症大眥之間生一漏,時流血而色紫暈。病在心部,火之實毒,故要補腎以瀉心也。”

漏睛瘡多由心經蘊熱日久或風熱外侵,內外合邪所致。見《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症見大眥睛明穴附近隆起瘡核,紅腫疼痛,能波及胞瞼及顏面部,甚至潰膿穿孔,並可身發寒熱。穿孔久不愈者可爲瘻。相當於今之急性淚囊炎。治法:初宜清熱解毒,散邪消腫,內服仙方活命飲加減,外敷如意金黃散;膿成宜切開排膿,繼進清熱解毒之劑。若潰後正虛,排膿不暢,宜扶正祛邪,用托里消毒飲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1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