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溫 2016年05月1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春溫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爲發生於春季的溫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見《溫疫論補註·諸家溫疫正誤》。春溫爲伏氣溫病的一種,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發的溫熱病(《溫熱經緯·葉香巖三時伏氣外感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

一說本病亦屬新感溫病(見《增補詳註溫病條辨》卷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亦有因新感外寒,觸動伏氣而發(《時病論》)[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類證治裁·溫症》:“溫爲春氣,其病溫者,因時令溫暖,腠理開泄,或引動伏邪,或乍感異氣,當春而發,爲春溫。”

春溫的症狀

臨牀以初起即出現裏熱症狀如發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舌紅等爲特徵[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

春溫的治療

治宜清泄裏熱爲主,方用黃芩湯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

如兼有惡寒頭痛,則用蔥豉桔梗湯加黃芩以表裏兩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

如熱入陽明、壯熱口渴、汗多、脈洪大或潮熱譫語,腹滿便祕,則選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等以清氣泄熱或攻下泄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

如熱入營血,或傷陰動風,均可參用風溫治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2.

關於伏氣溫病

伏氣溫病指感受外邪後,蘊伏於裏,或因平素內熱,復爲新邪誘發的一類溫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大多初起即以裏熱爲主,與新感溫病初起有表證者不同[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伏氣源出於《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冬傷於寒,春必溫病”一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溫熱經緯》卷二有《仲景伏氣溫病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

臨牀特徵爲病發即內熱較重,或有顯著化燥灼陰的氣分或血分徵象[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症見脈細數或沉數而躁,苔厚膩,或舌赤無苔,溺赤,口渴,發熱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治療以清裏熱爲主,又當密切顧及津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