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和仙膏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別名

黃雲膏(《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仙膏(《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陰陽散(《外科樞要》卷四)。

處方

川紫荊皮150克(炒。又名紅肉,又曰內消)獨活90克(炒,不用節)赤芍藥60克(炒)白芷30克(不見火)木蠟(即石菖蒲。隨證加減)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疏風散寒,活血消腫。主癰疽發背,陰陽不和,冷熱不明者。

用法用量

蔥湯或熱酒調敷患處。

如病勢極熱,倍加紫荊皮、木蠟,減其餘三味量;病勢極冷,稍加赤芍藥、獨活;瘡面有血泡成小瘡,用前四味藥末先敷,再用木蠟末覆蓋;如用藥後瘡面四周黑暈不退,瘡皆無血色,加肉桂、當歸,黑暈退即撤除,仍用原方;用後痛不止,取酒化乳香、沒藥,加熱熔化,用此藥酒調本方藥末以止痛;流注筋不伸者,加乳香以伸筋;瘡口有赤肉突出者,加南星以去風。

注意

如熱勢過盛,只宜用蔥泡湯調敷,切不可用酒調敷。

摘錄

《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仙傳外科集驗方》

別名

黃雲膏、仙膏、沖和膏、陰陽散、沖和趕毒散、沖和散、趕毒散

組成

川紫荊皮5兩(炒),獨活3兩(炒,不用節),赤芍藥2兩(炒),白芷1兩(不見火),木蠟(又名望見消、陽春雪,即石菖蒲)隨證加減。

功效

行氣疏風,活血定痛,散瘀消腫,祛冷軟堅,祛寒逐溼。

主治

癰疽、發背、瘡癤、流注、發頤等諸腫毒初起,紅腫硬痛,或漫腫無頭,積日不消,冷熱不明;以及偏正頭痛,眼痛。

用法用量

熱酒或蔥湯調敷。凡敷藥皆須熱敷,幹則又以元湯溼透之。

加減

如病極熱,倍加紫荊皮、木蠟,少用3品;如病極冷,微加赤芍藥、獨活;如用本方四面黑暈不退,瘡口皆無血色者,加肉桂、當歸;如用本方痛不住,可取酒化乳香、沒藥於火上使溶,然後將此酒調藥熱塗;流注筋不伸者,加乳香;如瘡口有赤肉突出者,少加南星,用薑汁酒調;若病勢熱盛者,加對停洪寶丹,用蔥湯調塗貼之;小兒軟癤,加軍姜酒調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用藥禁忌

如病熱勢大盛,切不可用酒調,但可用蔥泡湯調此藥熱敷上,如病稍減,又須用酒調。瘡面有血泡成小瘡,不可用木蠟,恐性粘,起藥時生受,宜用四味先敷,後用木蠟蓋在上面,覆過4周;不可內服。

各家論述

夫癰疽流注雜病,莫非氣血凝滯所成,遇溫即生,遇涼即死,生則散,死則凝。此藥是溫平,紫荊皮木之精,能破氣逐血消腫;獨活土之精,能止風動血引氣,拔骨中毒,去痹溼氣,更能與木蠟破石腫堅硬;赤芍藥火之精,微能生血,住痛去風;木蠟水之精,能生血,住痛消腫,破風散血;白芷金之精,能去風生肌止痛。蓋血生則不死,血動則流通,肌生則不爛,痛止則不焮作,風去則血自散,氣破則硬可消,毒自散。五者交攻,病安有不愈者乎。

附註

黃雲膏、仙膏(原書)、沖和膏(《外科理例》)、陰陽散(《外科樞要》卷四)、沖和趕毒散(《大生要旨》)、沖和散(《古方匯精》卷二)、趕毒散(《驗方新編》卷十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