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白薯莨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白薯莨

拼音名BáiShǔLànɡ別名山僕薯、板薯、那亞、榜花薯、葉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hispida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曬乾。性味甘,涼。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腫,去瘀止血。外用治瘡癰腫毒,跌打扭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鮮品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出處出自1.《生草藥性備要》。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薯莨,薯塊和枝有毒。含薯蕷皁甙等。拼音名BáiShǔLànɡ英文名RhizomeofHispidYam別名白米茹糧、山僕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樸薯、大力王來源藥材基源:爲薯蕷科植物白薯莨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hispidaDennst.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原形態白薯莨,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大小不一,卵形、卵圓形或不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