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集註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寒論集註》   傷寒著作。   ①清·張隱庵註釋,高世栻纂集。六卷。書成於1683年。據高氏序言稱,本書原爲其師張隱庵所註釋,稿未成而病逝,由高世栻重予編撰補訂成書。本書尊王叔和、張卿子兩家,刪去傷寒例。首列六經正文,次霍亂、陰陽易、瘥後勞復,次痙溼暍汗吐下後,末列辨脈平脈。匯節分章,力主維護舊論,並用運氣學說闡釋六經病機。書中選錄了前人的一些註疏,並有不少張、高二氏的見解。但有一些附會的解釋。   ②清·徐赤集註。十卷。書成於1727年。徐氏選取成元己、龐安時、方有執、喻嘉言、柯韻伯、周禹載、魏荔彤等諸家學說,並結合個人見解以詮釋《傷寒論》原文。另有補篇4篇論述傷寒部分病症和一些雜病,並附婦人傷寒、小兒傷寒、春溫等。現存多種清刻本、石印本。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