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ì zūn

2 英文參考

self-esteem

3 註解

自尊(self-esteem)也稱自尊心自尊感,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覺良好,並認許自我。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主觀感覺,可以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比較高,認爲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感到自己值得別人尊重,也較能夠接受個人不足之處。形成自尊感的要素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等,這些因素都與個體的外在環境有關的。

自尊是社會評價與個人的自尊需要的關係的反映。由於受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隨着個性的形成,人產生了自尊需要。個人生活在羣體中總希望在其中佔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聲譽,得到良好的社會評價。當社會評價滿足個人的自尊需要時便產生肯定的自尊感,它促使人積極向上,以追求實現更高的社會期望。但如果就此而自以爲是,沾沾自喜,則可能走向反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的產生是受人的個性品質所制約的。如果社會評價不能滿足一個人的自尊需要,甚至產生矛盾時,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產生自卑心理,妄自菲薄,從而謹小慎微,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