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融合術

手術 肘關節融合術 骨科手術 關節融合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ǒu guān jíe róng hé shù

2 英文參考

arthrodesis of elbow

3 手術名稱

肘關節融合術

4 別名

肘關節固定術;elbow arthrodesis

6 ICD編碼

81.2401

7 概述

關節融合後,對工作和生活有較大影響。過去有些手術,如關節結核採用關節切除術,創傷強直筋膜襯墊關節成形術,均能恢復滿意的功能,遠期隨訪雖然關節穩定性差,前臂力量受些影響,但仍可保持有用的功能。肱橈關節侷限性骨性關節炎,單純切除橈骨小頭能獲得滿意的療效。全肘關節置換成形術,目前還達不到髖、膝、肩關節成形那樣令人滿意的水平,適用範圍仍很有限,對炎症骨質疏鬆、破壞廣泛和關節鬆弛的病人不適用,如晚期類風溼關節炎。因此,應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選擇適應證,除非病情和職業需要,儘量少做肘關節融合術

關節融合在90°,前臂中立位旋前15°~20°,關節穩定、有力,可滿足生活與工作需要,對參加體力活動的人更爲適合。

關節融合方法很多,因病理情況不同和骨性融合率低,大多在植骨融合方法上有所區別。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5.2.1-1~3.15.2.1-3)。

8 適應

肘關節融合術適用於:

1.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合併化膿性感染等所造成的肘關節疼痛內外畸形、軟骨面嚴重破壞、廣泛骨質疏鬆強直在非功能位的病人。

2.肘關節外傷後關節不穩定,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的年輕人,又不適合其他手術者。

3.肱骨下端良性腫瘤切除,不適合關節置換關節置換失敗者。

4.肘部屈肌癱瘓、不宜施行關節成形的病人。由於神經病變或損傷而致肌肉癱瘓,引起關節嚴重不穩,影響整個肢體功能,而單純肌腱轉移又不足以維持關節穩定和恢復足夠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關節可以改善肢體功能者,宜施行關節融合術。如脊髓前角灰質炎後遺三角肌癱瘓,上肢不能上舉,若將肩關節固定於功能位,可借肩胛胸間的滑動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5.先天或後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體脊柱側凸、腰椎滑脫等),爲預防畸形發展,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術,或在畸形矯正後施行。

9 禁忌症

除一般擇期手術的禁忌症以外,有下列情況者也應禁忌融合:

1.鄰近關節已有骨性強直者,不宜作關節融合術。如髖關節融合後,其活動可由正常的腰椎及膝關節來代償,以適應工作與生活活動需要。若下腰椎或膝關節已經僵硬,髖關節融合將會給病人造成極大困難。

2.兩側肢體的相同關節中,一側已有強直者,對側不宜施行關節融合術。如髖關節兩側均融合,起、臥、行、坐均會有很大困難。

3.兒童關節軟骨豐富,關節融合不易發生骨性融合,還容易損傷骨骺,影響生長發育;同時,兒童在肢體發育階段和肌肉的持續作用下,融合了的關節可以再發生變形。因此,年齡在12歲以下的兒童,不宜施行關節融合術。

10 術前準備

1.術前攝X線片,根據病變情況計劃切除或糾正畸形所需切除骨質的範圍。

2.關節融合術實際上可能包括病竈清除、關節融合、骨移植矯正畸形等一系列手術,故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手術。所以,應根據這些手術要求決定手術方案,全面考慮,儘量爭取一次手術、一個切口解決問題,務求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效果。

3.關節融合後活動喪失,會引起病人的思想顧慮,術前應予釋疑:融合一個影響肢體功能關節,會改善整個肢體的功能

4.肩、髖等大關節關節融合術中出血較多,有發生休克的可能,術前應配好一定量的血液備用。肘、膝以下關節施行手術時,應用充氣止血帶,保持術野清晰,以利手術進行。

5.炎性關節病變(如結核性、化膿性)應於術前應用抗生素抗結核藥物,以控制感染或防止業已靜止的病竈復發。

6.如關節有軟組織攣縮,在術中畸形將不易被矯正關節復位也會有困難,即使勉強復位也難以保持穩定;如術中強力矯正,會引起神經血管等的損傷,也會引起術後肌肉的痙攣,甚至造成再脫位等併發症。因此,術前應先行牽引,儘量克服攣縮;並設計在術中解除攣縮的步驟。

11 麻醉體位

上肢關節融合術可選用臂叢麻醉或全麻;下肢的多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脊柱融合術可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需要時選用全麻。病人取仰臥位,患肘放在胸前。如肘關節強直,應在肩下墊枕抬高肩胛,使身體傾斜45°,患肢在上。上臂縛充氣止血帶。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肘後正中切口,起於肘上10cm,經尺骨鷹嘴至肘下3cm。S形切口,由外側繞過尺骨鷹嘴到尺骨近端上緣3cm處,便於顯露尺神經。如需切除橈骨小頭,做後外側切口,只從鷹嘴外側繞過(圖3.15.2.1-4)。但肘關節融合一般不切除橈骨小頭,以便保留前臂旋轉功能

12.2 2.顯露關節

切開皮膚筋膜,顯露肱三頭肌及其腱膜,在肱骨內髁尺神經溝內找到尺神經,用橡皮條提起上下游離,加以保護。舌形切開三頭肌腱膜,貼腱膜分離肌肉至鷹嘴突,向下翻開。縱行切開深層三頭肌及骨膜,顯露肱骨下端、鷹嘴和關節囊。彎屈肘關節由兩側向前剝離至肱骨下端前方,填塞紗布,保護肘前神經血管組織肘關節強直時,用骨鑿鑿開關節,應避免暴力屈肘引起骨折關節分離後,用紗布套住肱骨下端(圖3.15.2.1-5)。

12.3 3.切除軟骨面

如爲結核,應先清除病竈,再用骨鑿鑿除肱骨滑車及鷹嘴軟骨面,橈骨小頭宜用線鋸在橈骨頸處切除,殘端銼平,用附近軟組織包埋縫合(圖3.15.2.1-6)。橈骨小頭保留備植骨用。

12.4 4.植骨融合

合骨端,保持屈肘,在肱骨背面切一長4cm、寬2cm的骨槽,於對應的鷹嘴頂也做一骨槽(圖3.15.2.1-7)。自脛骨上方內側取長6cm、寬2cm的骨片並刮除部分松質骨。將骨片插入骨槽內,上下各用一枚螺絲釘分別固定在肱骨和尺骨上(圖3.15.2.1-8),將松質骨碎片充填在肱骨下端和尺骨鷹嘴的空隙中。用骨量大可取髂骨植骨融合。

12.5 5.縫合切口

保持屈肘90°,旋前15°~20°,縫合三肌腱,如尺神經有張力,宜移位至肘前筋膜下。然後逐層縫合切口,覆蓋敷料,立即用長臂前後石膏託固定。

13 中注意要點

1.在暴露和切除關節軟骨面時,注意保護尺神經,慎勿損傷

2.肘關節伸直性強直的病人,應舌形切開三頭肌腱膜,以利延長肱三頭肌和屈肘位縫合。

3.關節內粘連或強直時,術中需用骨鑿鑿開關節,切忌暴力彎曲,造成肱骨骨折

4.內固定螺絲釘不宜過長,防止損傷肘前神經血管

14 術後處理

1.患肢置於胸前或身旁軟枕上,觀察肢體循環及手指運動情況,石膏過緊應及時鬆解。疼痛過後,經常練習手指屈伸活動

2.術後2~3d帶石膏X線攝片,瞭解固定位置。石膏乾燥後,可帶三角巾下地活動

3.10~14d拆線,換肩“人”字石膏固定,8周改爲長臂石膏管形,固定時間總共爲3~4個月,直至骨性融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