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頭疽·陰虛火旺證

瘡瘍 中醫證名 中醫學 有頭疽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ǒu tóu jū ·yīn xū huǒ wà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headed carbuncl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有頭疽·陰虛火旺證(headed carbuncl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陰虛火旺,以腫勢平塌,根腳散漫,皮色紫滯,疼痛劇烈,膿腐難化,膿水稀少或帶血水,全身發熱煩躁口渴多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燥,脈細弦數爲常見症的有頭疽證候[1]

4 關於有頭疽

有頭疽((headed) carbuncle)爲病名[2]。是指生長於肌膚間,以局部初起皮膚上有粟粒膿頭,紅腫熱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相繼增多,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2]。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單個或多個白色粟米樣的瘡頭而得名[2]。其特點是局部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樣膿頭,鍁熱紅腫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圍發生擴散,膿頭亦相繼增多,潰爛之後狀如蜂窩。以中老年患者多發,尤其是消渴患者多見,易出現內陷之證。《外科理例·瘡名有三》雲:“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覺癢痛,觸着其痛應心,此疽始之發兆……”本病根據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於項部的,名腦疽對口疽落頭疽;生於背部的,名發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處的,名膻中疽;生於少腹部的,名少腹疽。但其病因症狀和治療基本相同,故合併論述。

由於形態和發病部位不同,有頭疽名稱各異,如蜂窩發蜂窩疽蓮蓬髮發背搭手背疽腦疽、腦後發等[2]

有頭疽好發於中、老年人,多發於項後、背部。相當於西醫的癰[2]

詳見有頭疽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2.

治療有頭疽·陰虛火旺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