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白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ín bái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銀白散

2.1 處方

升麻知母甘草(炙)、白扁豆(炒)、山藥人蔘茯苓(去皮)、白朮,各等分

2.2 炮製

上爲細末。

2.3 功能主治

治小兒百病。

2.4 用法用量

如慢驚搐搦,用麝香飯飲調下。急驚定後,用陳米飲調下。

驚吐不止,丁香湯調下。天柱倒腳軟,濃米飲調下。挾驚傷寒,薄荷蔥白湯調下。疳氣肚脹,氣急多渴,百合湯調下。渾身壯熱面赤驚叫,金銀薄荷湯調下,赤白痢不思乳食,姜錢三片,棗子三枚,煎湯調下。

喫食不知飢飽,不長肌肉,炒麥芽一撮,同生薑煎湯調下。暴瀉紫蘇木瓜湯調下。神形脫,言語不正,及大人吐瀉,藿香湯調下。諸病後無精神,少氣力,不思食,煎生薑棗湯調下。稟受氣怯小兒,可每日一服,最妙。

每服一錢,湯使如前。當服沸湯點,不計時。

2.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保嬰撮要》卷三:銀白散

3.1 處方

糯米(炒)75克 扁豆(蒸)60克 藿香6克 白朮(炒)30克 丁香6克 甘草(炙)9克

3.2 製法

上爲細末。

3.3 功能主治

胃虛吐瀉。

3.4 用法用量

每用6克,紫蘇煎湯加米飲調下。

3.5 摘錄

保嬰撮要》卷三

4 活幼口議》卷二十

4.1 方名

銀白散

4.2 組成

白朮人蔘白茯苓甘草(炙)、白扁豆(炒)、薏苡仁(炒)、藿香

4.3 主治

嘔逆噦,噦不止。

5 《衛生總微》卷七

5.1 方名

銀白散

5.2 組成

煅熟寒水石半斤。

5.3 功效

解表發汗

5.4 主治

小兒傷寒壯熱頭痛體疼,脈大,夾驚者。

5.5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生薑湯送下;未能飲者,稠調抹口中,以乳汁送下.不拘時候。

5.6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入炒熟黃丹1錢半研勻,如淡,即添入些少,以紅色爲度。

6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6.1 方名

銀白散

6.2 組成

人蔘去蘆頭)1兩,白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山藥1兩,天麻1兩,全蠍(去毒,微炒)1兩,白扁豆(炒)1兩,甘草1分(炙)。

6.3 主治

小兒瀉之後,脾胃虛弱,食睡露睛,漸生虛風

6.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2錢,加水6分盞,生薑1片,大棗1枚,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乳食空。

7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毛彬方

7.1 方名

銀白散

7.2 組成

半夏1兩(湯洗7次,焙乾爲末,薑汁制爲餅子),白扁豆(微炒)4錢,罌粟子4錢,人蔘(洗,去蘆,銼)4錢,白朮(洗,銼,焙)4錢,山藥4錢,白茯苓4錢。

7.3 主治

小兒胃氣不和,吐瀉不止,痰逆,不進奶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水8分,生薑2片,大棗1枚,煎6分,溫服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8 幼幼新書》卷十引毛彬方

8.1 方名

銀白散

8.2 組成

幹葛半兩,人蔘去蘆)半兩,白茯苓半兩,山藥半兩,白扁豆半兩,半夏1分(湯洗去滑,姜製成餅,炒黃),糯米1合(淘洗,薑汁浸1宿,炒黃)。

8.3 主治

小兒胃虛,吐瀉煩渴,成慢脾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水8分,生薑2片,同煎至6分,溫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9 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玉訣》

9.1 方名

銀白散

9.2 組成

人蔘茯苓甘草(炙)、白朮(麥面炒)、白扁豆(去皮)、藿香葉各等分

9.3 功效

取積,取蟲,生胃氣

9.4 主治

小兒虛積。

9.5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紫蘇湯送下。

9.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0 《衛生總微》卷十

10.1 方名

銀白散

10.2 組成

人蔘去蘆)1分,白茯苓1分,白扁豆(炒熟)1分,甘草(炙)1分,白朮(炒)1分,罌粟子(微炒)2錢(別研)。

10.3 主治

脾胃不和泄瀉不止,不思飲食,身體煩熱

10.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或1錢,紫蘇湯調下,不拘時候。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1 《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引《衛生家寶

11.1 方名

銀白散

11.2 組成

白朮1兩(細銼,以1合綠豆炒香,去豆),幹山藥1兩,白附子半錢(文武火上炮令黃,地上去火毒),人蔘1兩,直殭蠶1分(洗去灰,微炒,勿令焦),白茯苓1兩半,木香1分(溼紙裹煨),黃耆1兩,白扁豆1兩(微炒黃),川升麻1分(洗過,生,焙乾),糯粟米半兩(炒黃),天麻半兩(銼如棋子大,面炒黃),甘草1分(銼,炒令焦),藿香半兩(去土,生用)。

11.3 主治

小兒驚風

11.4 用法用量

常服,米飲送下,小兒半錢,歲數以上加減用;慢驚抽搐,用麝香飯飲送下,日進6服;急驚定後,用陳米飲送下;驚吐不止,陳米飲送下;天柱倒,行步腳軟,濃米飲送下;夾驚傷寒發搐者,薄荷蔥白湯送下;疳氣,腹急多渴者,百合湯送下;赤白痢,不思乳食者,生薑3片,大棗5個,陳米1合,煎飲送下;喫食不知飢飽,不長肌肉麥芽一把炒薑湯送下;暴瀉紫蘇木瓜湯送下;形神脫改,言不正,及大人吐瀉,藿香湯送下2錢。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好瓷罐盛,遇有患,依湯使用之。

12 《衛生總微》卷五

12.1 方名

銀白散

12.2 組成

天南星1個(重1兩者,換酒浸,七伏時取出,置新瓦上,周圍以炭火炙令乾裂,頓於地上,去火毒,用瓷器合之,候冷取出)。

12.3 功效

滌涎,醒脾去風。

12.4 主治

吐瀉生風,發慢驚瘈瘲

12.5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荊芥湯送下,早晨、午前各1次。

1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硃砂細末1分拌勻。

13 普濟方》卷三六三

13.1 方名

銀白散

13.2 組成

天花粉(一方用蛤粉)、連翹甘草、川白藥白附子等分

13.3 功效

涼膈退熱。

13.4 主治

嬰孩肝熱,眼赤痛。

13.5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麥門冬熱水送下,不拘時候。

1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4 普濟方》卷三六八

14.1 方名

銀白散

14.2 組成

石膏3錢(水飛),膩白滑石1兩,甘草(炙,銼)7分。

14.3 主治

小兒傷寒傷暑伏熱泄瀉,自利煩渴,口燥咽乾中暑發渴,瘡疹等。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煎薄荷湯送下,白湯亦得,不拘時候。

1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5 普濟方》卷三八○

15.1 方名

銀白散

15.2 組成

白朮(細銼,1合綠豆炒,去豆)1兩,黃耆(擘開,微炙勿令焦)1兩,人蔘1兩,幹山藥1兩,直殭蠶(洗去灰,微炒勿令焦)1兩,白茯苓1兩半,川升麻半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真糯米半兩,藿香半兩,鐵粉3分,麝香1錢,硃砂(研)1分,天竺黃(研)1分,青黛(研)1分,蛇黃1分,使君子(末)1分,黃連(去須末)1分,熊膽(研)1分。

15.3 主治

小兒驚疳,諸疳。

15.4 用法用量

1-2歲每服3丸,用粥送下;3-4歲每服5丸,1日2-3次。

1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粟米飯爲丸,如麻子大。

16 嬰童百問》卷二

16.1 方名

銀白散

16.2 組成

糯米(炒)2兩,扁豆(蒸)2兩,藿香1分,白朮(炒)2分,丁香2錢,甘草(炙)3錢。

16.3 功效

止吐瀉,壯胃氣

16.4 主治

嬰童慢驚。胃虛吐瀉。

16.5 用法用量

紫蘇米飲送下。

16.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7 《直指小兒》卷一

17.1 方名

銀白散

17.2 組成

石蓮肉1分,白扁豆(制)1分,茯苓1分,人蔘半分,天麻半分,白附(炮)半分,全蠍(制)半分,木香(炒)半分,甘草(炒)半分,藿香半分,陳米(炒香)3錢。

17.3 功效

助胃祛風

17.4 主治

小兒嘔吐作慢驚者。

17.5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姜錢1片,入冬瓜子仁7粒同煎;或用陳米飲送下。

17.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