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牛黃散

清熱解毒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niú huáng sǎn

2 英文參考

Infantile Niuhuang Pow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小兒牛黃散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4 組成

大黃30g,浙貝母黃連天花粉赤芍藥甘草金銀花連翹去心)各15g,炒牽牛子12g,制乳香、制沒藥各4.5g,雄黃冰片各7.5g,牛黃1.35g,麝香珍珠0.45g[1]

大黃1兩,浙貝5錢,黃連5錢,花粉5錢,赤芍5錢,甘草5錢,銀花5錢,連翹5錢(去心),炒二醜4錢,制沒藥1錢5分,制乳香1錢5分。

5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1]

上爲細末,兌入雄黃面2錢5分,牛黃4分5釐,冰片2錢5分,麝香1分5釐、珍珠1分5釐。以上研細和勻,3分重裝瓶。

6 功效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小兒牛黃散功能清熱解毒化痰鎮驚。治肺熱痰黃,咽喉腫痛口瘡牙疳頭面生瘡,皮膚潰爛,周身發燒。[1]

7 用法用量

週歲每服0.45g,2~3歲服0.9g,乳汁或糖水調下[1]

週歲每次服半瓶,2、3歲服1瓶,乳汁或糖水調下。

8 中藥部頒標準

8.1 拼音名

Xiao'er Niuhuang San

8.2 標準編號

WS3-B-0021-89

8.3 處方

鉤藤   120g 殭蠶麩炒) 30g 天麻 120g 全蠍 30g 黃連 30g 大黃 30g 膽南星酒炙) 30g 浙貝母 30g  天竺黃 30g 半夏(制) 30g 橘紅 120g 滑石 120g 人工牛黃 6g 硃砂 10g 麝香 1. 5g 冰片 6g

8.4 製法

以上十六味,除硃砂外,人工牛黃麝香冰片分別研成細粉,其餘鉤藤等十二味碎粉成細粉,過篩,混勻,與上述硃砂等四味細粉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8.5 性狀

本品爲淺黃色的粉末;氣香涼,味苦。

8.6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方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草酸鈣砂晶存在薄壁細胞中;木薄細胞的壁呈連珠狀增厚,紋孔明顯。含糊化多糖組織碎片遇碘液呈棕色或淡棕褐色,遇水合氯醛液加熱時溶化。不規則的塊片無色,有層層剝落痕跡。草酸簇晶大,直徑60~ 140μm;網紋導管較大,非木化。石細胞鮮黃色,呈類圓形多角形或紡錘形,孔溝纖細,有的層紋明顯。體壁碎片淡黃色至黃色,具網狀紋理及圓形毛窩,有時可見棕褐色剛毛。體壁碎片無色,表面有極細的菌絲體。澱粉粒卵圓形,直徑35~48μm,臍點點狀,人字形或馬蹄狀,位於較小的一端,層紋細密而明顯。澱粉粒五角形或多角形,臍點點狀或星狀,常粘有顆粒狀物,呈金黃色或棕黃色。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黃色。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草酸鈣方晶

8.7 檢查

應符合散劑下項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4頁)。

8.8 功能與主治

清熱鎮驚,散風化痰。用於小兒食滯內熱引起咳嗽身燒,嘔吐痰涎,煩燥起急,睡臥不安驚風抽搐,神志昏迷大便燥結

8.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0. 9g,一日 2次,週歲內小兒酌減。

8.10 規格

每瓶裝0.9g。

8.11 貯藏

?密封,防潮。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