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學 中醫口齒科 中醫耳鼻喉科學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解剖部位名 解剖學 五官 解剖學同名器官 中醫基礎理論 耳穴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2 英文參考

tongu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ngu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shé[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O2(穴)[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ongu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ongu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中醫·舌

舌:1.耳穴名;2.五官之一。

3.1 耳穴名·舌

舌(shé LO2 tongue)爲耳穴[1][2]。在耳垂正面中上部[2]

3.1.1 標準定位

耳穴·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2]

耳穴·舌位於耳垂2區中點[2]

耳穴·舌的位置

3.1.2 治病

耳穴·舌主治舌炎舌裂、舌部潰瘍口腔炎等[2]

3.1.3 刺激方法

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刺血法等進行刺激[2]

3.2 五官之一·舌

舌(tongue)爲解剖學同名器官[3]。舌爲五官之一[3]。又名靈根[3][4]心竅(《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位於口腔[4]。是人體味覺、幫助咀嚼和言語的器官[5][5]

3.2.1 舌與臟腑的關係

舌內應於心,《景嶽全書》卷二十八認爲:“舌爲心之苗,心病則舌不能轉。”《黃帝內經靈樞·五閱五使》:“舌者心之官也。”

3.2.2 舌的功能

舌司味覺,與吞嚥、發音有密切關係[5]。《黃帝內經靈樞·脈度》認爲:“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也”。《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舌者,音聲之機也。”

3.2.3 舌的經脈循行

舌之根部稱爲舌本,舌之尖部稱爲舌尖,舌之兩側稱爲舌旁,舌底經筋稱爲舌系,舌之中部稱爲舌中[5][5]足太陰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經,“挾舌本”;足太陰經別,“貫舌中”;足少陰經別,“直者,系舌本”;手少陽之筋,支者“入系舌本”;足太陽之筋,“支者別入結於舌本”;手少陰絡,“系舌本”;足厥陰脈“絡於舌本”(見《黃帝內經靈樞·經脈》)[5]

3.2.4 舌的診斷意義

臨牀上,觀察舌的色、質、形態舌苔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5][5]。舌爲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爲胃氣的反映。經脈中,手少陰之別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於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6]。因此,臟腑有病,可以影響舌的變化[6]舌診主要按照舌面部位察看舌質舌苔形態色澤潤燥等變化,藉以辨別病邪的性質、病勢的深淺、氣血盛衰津液的盈虧和臟腑虛實[6]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質可辨臟腑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但兩者必須結合,再與其他症狀參照,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6]

4 西醫·舌

舌位於口腔底,以“ V”形界溝分爲舌前2/3的舌體和舌後1/3的舌根

舌可分舌尖舌體舌根舌尖遊離。舌根附着於舌骨,外覆以粘膜,粘膜下面正中線有一條連於口腔底的皺裂稱舌系帶。舌根部的粘膜內含由淋巴組織集聚而成的小結節,稱舌扁桃體

4.1 舌的構造

舌的構造主要包括舌粘膜和舌肌。

4.2 舌粘膜

舌粘膜淡紅,表面有許多舌乳頭。輪廓乳頭和菌狀乳頭主管味覺,絲狀乳頭接受觸覺刺激

舌體背面粘膜突出形成許多乳頭,稱爲舌乳頭(lingualpapillae)。

人的舌乳頭有4種:

(1)絲狀乳頭(filiformpapillae),數量多,分佈於舌背和舌緣,細長圓錐形,乳頭上皮的淺層細胞常有角化現象,略呈白色,深面有固有膜形成的軸心稱初級乳頭,由其分出若干較小突起,突入上皮深面形成次級乳頭

(2)菌狀乳頭(fungi-?formpapillae),數量少,分散在絲狀乳頭之間,體積較大,呈蘑菇狀。上皮淺層細胞不角化,有時有味蕾存在,乳頭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肉眼觀察呈紅色小點。

(3)輪廓乳頭(circumvallatepapillae),數量少,沿舌背面界溝前方呈“V”字形排列,頂面較平坦,四周深陷形成環溝,溝外粘膜隆起,形成乳頭的輪廓狀結構

(4)葉狀乳頭(foliatepapillae),位舌緣後部,在人類?不發達。絲狀乳頭淺層扁平上皮不斷角化,脫落並與食物,細菌等混在一起,附於舌粘膜表面,形成“舌苔”。

正常人舌質紅潤,表面覆一層薄的白色舌苔分佈於舌的神經舌下神經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中的喉上神經內枝分佈舌根會厭,司一般感覺味覺。舌的功能爲協助咀嚼吞嚥食物,感受味覺,也是輔助發音的器官

4.3 舌肌

(1)舌內肌:構成舌的主體。

(2)舌外肌:爲一對頦舌肌,一側收縮可使舌尖伸向對側,雙側收縮可使舌尖伸向前方。

舌的形態、構造

舌外粘膜舌內肌    V 形界溝分根體

舌面粘膜乳頭多    各有功能要牢記

輪廓菌狀主味覺    觸覺刺激絲絲系

5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55.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3.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4.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