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舌草

中藥材 止咳化痰 清熱解毒 中醫學 清熱利尿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óng shé cǎo

2 英文參考

waterplantain ottelia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水鱉科植物水車前全草·《中醫大辭典》·龍舌草

龍舌草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1]

3.1 別名

海菜水白菜、瓢羹菜、塘底菜[1]

3.2 來源及產地

水鱉科植物水車前Ottelia alismoides (L.) Pers.的全草[1]分佈華東、中南、西南各地[1]

3.3 性味

甘、淡,涼[1]

3.4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清熱利尿[1]

①治咳嗽哮喘肺結核咯血水腫[1]。煎服:15~30g[1]

②治癰疽腫毒,湯火傷[1]。搗爛敷[1]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蛋白質90.56%,內含10種氨基酸[1]

4 菊科植物鹵地菊全草·《中醫大辭典》·龍舌草

龍舌草中藥名,出自《中國藥用植物圖鑑》,爲《福建民間草藥》記載的鹵地菊之別名[1]

4.1 別名

龍舌草龍舌三尖刀、黃花冬菊[2]

4.2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鹵地菊Wedelia prostrata (Hook. et Arn.) Hemsl.的全草[2]分佈廣東、福建、臺灣、浙江等地[2]

4.3 性味

甘、淡、涼[2]

4.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2]

1.治白喉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鼻衄高血壓病[2]。煎服:9~15g(鮮品30~60g)[2]

2.治乳腺炎,疔瘡癰腫[2]。鮮品搗敷[2]

5 水鱉科水車前屬植物水車前全草·《全國中草藥彙編》·龍舌草

5.1 拼音名

Lónɡ Shé Cǎo

5.2 別名

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萵苣、龍爪草、海菜

5.3 來源

水鱉科水車前屬植物水車前Ottelia alismoides (L.)Pers.,以全草入藥。春夏採全草,洗淨曬乾

5.4 性味

甘、淡,涼。

5.5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解毒利尿。用於肺熱咳嗽肺結核咳血哮喘水腫小便不利;外用治癰腫,燒燙傷。

5.6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5.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6 水鱉科植物水車前全草·《中華本草》·龍舌草

6.1 出處

出自《綱目》:龍舌生南方池澤湖泊中。葉如大葉松菜及不苡狀,根生水底,抽莖出水,開白花,根似胡蘿蔔根而香,杵汁能軟鵝鴨卵。方家用煮丹砂,煅白礬,制三黃。

6.2 拼音名

Lónɡ Shé Cǎo

6.3 英文名

Herb of Waterplantain Ottelia

6.4 別名

龍舌水白菜水萵苣、龍爪草、瓢羹菜、山窩雞

6.5 來源

藥材基源:爲水鱉科植物水車前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ttelia alismoides (L.) Pers.[Statiotes alismoides L.]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6.6 形態

龍舌草,沉水草本。莖極短,具鬚根葉基生,膜質;葉柄長短隨水體有深淺而異多變化於2-40cm之間;葉卵狀橢圓形、披針形或心形,長8-25cm,寬2-18cm,先端圓鈍至急尖,基部楔形、圓鈍至心形,多全緣。花序柄長;佛焰苞橢圓形至卵形,長2.5-4cm,寬1.5-2.5cm,先端2-3淺裂,3-6條縱翅;花兩性,無柄,單生;萼片3,長圓狀披針形;花瓣3,白色、淡紫色或淺藍色,廣倒卵形,長約2.5cm,基部有小形附屬物;雄蕊3-9(-10)。果長圓形,長2-5cm,寬8-15mm。種子多數,紡錘形,細小。花期4-10月。

6.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淺水邊及池沼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及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6.8 藥理作用

龍舌草水煎浸膏對人體病竈分離培養的結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或殺滅作用。抑殺作用的強弱與藥物濃度成正比,在含藥量爲1:10至1:10000之間都有效。臨牀外用龍舌草浸膏治療兩例頸淋巴結結核,均在3個月內痊癒

6.9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6.10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解毒利尿。主肺熱咳喘咯痰黃稠;水腫小便不利;癰腫;湯火傷

6.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6.12 各家論述

1.《綱目》:治癰疽,湯火灼傷,搗塗之。

2.《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水腫

3.《貴陽民間藥草》:除溼化痰,止咳

6.13 摘錄

《中華本草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