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瘤

六瘤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ù liú

2 概述

六瘤爲病證名[1]。六種瘤病的合稱[1]。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五。即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瘤石瘤[1]

3 骨瘤·六瘤

骨瘤爲病名[2]。見《洞天奧旨》卷十一。因腎氣不足,寒溼夾痰侵襲骨骼,以致氣血凝聚於骨所致[2]。好發於長管骨的幹骺端[2]。良性者症狀多不明顯,發展緩慢[2]。惡性者病初隱痛,繼則難忍,入夜尤甚,生長較速,腫塊推之不移,堅硬如石,與骨相連,皮色紫褐,表面靜脈怒張,常伴有低熱、消瘦神疲、食慾不振等[2]。治宜補益腎氣、散腫破堅爲主,內服腎氣丸,外貼陽和解凝膏,必要時可用手術治療[2]

4 脂瘤·六瘤

脂瘤爲病名[3]。出《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五。又名粉瘤[3]。多因痰氣凝結而成[3]。瘤體形圓質軟,大小不等,多發於頭、面、背部[3]。若生於耳前、頸後者,多呈粉紅色[3]。破潰後可見豆渣樣物溢出,有時可感染化膿[3]。以外治爲主[3]。也可手術切除[3]

5 肉瘤·六瘤

肉瘤爲病名[4]。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多因思慮傷脾脾氣鬱結所致[4]。瘤體初如桃李,漸大如拳,其根寬大,堅實柔韌,皮色不變,無熱無寒[4]。治宜健脾益氣開鬱化痰[4]。用歸脾湯化裁,亦可手術治療[4]。相當於肌纖維[4]

6 膿瘤·六瘤

膿瘤爲病證名[5]。出《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五。指瘤體日久破潰化膿者[5]

7 血瘤·六瘤

血瘤爲病名[6]。出《外臺祕要》卷二十四。多因火旺逼血沸騰,覆被外邪所搏而成[6]。症見瘤體色現紫紅,軟硬間雜,隱約若有紅絲纏繞,偶有擦破則血流不止,常發於脣、頸、四肢[6]。治宜涼血養血,滋陰抑火[6]。用芩連二母丸化裁,相當於血管瘤[6]

8 石瘤·六瘤

石瘤爲病名[7]

1.出《洞天奧旨》卷十一。即骨瘤[7]。因腎氣不足,寒溼夾痰侵襲骨骼,以致氣血凝聚於骨所致[7]。好發於長管骨的幹骺端[7]。良性者症狀多不明顯,發展緩慢。惡性者病初隱痛,繼則難忍,入夜尤甚,生長較速,腫塊推之不移,堅硬如石,與骨相連,皮色紫褐,表面靜脈怒張,常伴有低熱、消瘦神疲、食慾不振等[7]。治宜補益腎氣、散腫破堅爲主,內服腎氣丸,外貼陽和解凝膏,必要時可用手術治療[7]

2.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筋瘤[7]。出《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又名石瘤[8]。多因怒動肝火,血躁筋攣或久立負重而致[8]。瘤體堅而色紫,青筋盤曲,甚者筋結蚯蚓[8]。治宜清肝、養血、舒筋[8]。服清肝蘆薈丸[8]。亦可手術或放射治療[8]。即淺表靜脈瘤、靜脈曲張[8]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2.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8.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7.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8.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3.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8.
  8.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