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頭蚴病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è tóu yòu bìng

2 英文參考

sparganosis

4 疾病概述

裂頭蚴病裂頭蚴寄生人體引起裂頭蚴病,較多見。被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腫囊包, 致使局部腫脹,甚至發生膿腫。囊包直徑約1 ~ 6cm,具囊腔,腔內盤曲的裂頭蚴可從1條 至10條不等。常見的有:1.眼裂頭蚴病;2.皮下裂頭蚴病:可形成遊走性皮結節

5 疾病描述

本病是由曼氏迭宮絛蟲幼蟲——裂頭蚴寄生人體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成蟲裂頭蚴均可寄生人體成蟲對人的致病性不大,而裂頭蚴寄生人體危害性遠較成蟲爲大。該病分佈很廣,但人體成蟲感染少見,僅見於日本、俄羅斯等少數國家。我國在上海、福建、廣東、四川、臺灣有少許散在病例報告。但裂頭蚴病分佈範圍廣泛,除亞洲各國外,美洲、非洲、澳洲、歐洲均有發現。我國李士偉於1936年曾報告5例,其中4例是用蛙肉敷貼創傷所引起;1981年福建陳永康報告7例皮膚粘膜裂頭蚴病;1982年金容鶴報告延邊7例皮膚裂頭蚴病,均爲朝鮮族。現在我國已報告200多例,散佈於20多個省市。

6 症狀體徵

裂頭蚴寄生人體發生在骨以外的任何器官和部位,其臨牀表現和嚴重性因裂頭蚴的移行和寄生部位而異。最常見的部位是眼部、口腔頜面部、四肢、軀幹及內臟。臨牀可歸納爲四型。

(1)眼裂頭蚴病  較常見,多是單側性患者表現眼瞼紅腫、結膜充血、微痛、奇癢、畏光流淚或有蟲爬感,在紅腫的眼瞼下或結膜下可觸及遊動性、硬度不等的腫塊或條索狀物質。如裂頭蚴寄生眼球可使眼球突出,併發疼痛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玻璃體渾濁、白內障、角膜潰瘍穿孔甚至失明

(2)口腔頒面裂頭蚴病  患處紅腫、發癢,有蟲爬感,皮下粘膜有硬結,常有裂頭蚴逸出。

(3)皮下裂頭蚴病  在軀幹、四肢、外陰等處出現黃豆大至核桃大、圓形、橢圓形、條索狀或不規則的皮下結節腫塊,數目一般1~2個,隆出皮面,結節有彈性,觸之有捻發感,局部有瘙癢,具有移行的特點。如有炎症可伴發疼痛和觸痛,有時可出現風團,亦有的患者感染後可不出現任何自覺症狀,能持續數年之久,有的皮疹可自行消退,但隔一段時間又復發。

(4)內臟裂頭蚴病  此型少見。可寄生於呼吸道引起咯血寄生消化裂頭蚴可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應寄生尿道膀胱可引起泌尿系炎症。也能寄生於腦,可引起嚴重後果。

7 疾病病因

裂頭絛蟲寄生於貓、狗、虎、豹、狐等動物小腸,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出鉤毛蚴,被第一中間宿主——劍水蝨吞食後,在體內脫去纖毛變爲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劍水蝨被第二中間宿主——蝌蚪吞食發育裂頭蚴,當蝌蚪發育青蛙時,裂頭蚴移居到蛙的大腿小腿肌肉寄生,如蛙被蛇、鳥等捕食,蛇、鳥成爲轉續宿主,若狗、貓等吞食受染的青蛙轉續宿主裂頭蚴就在狗、貓等終宿主體內寄生發育成蟲。人有可能成爲第二中間宿主、轉繼宿主或終宿主

8 病理生理

病機制:人體感染裂頭蚴有三種方式:

(1)用感染裂頭蚴的生蛙肉或蛙皮貼敷患病的眼睛或傷口,裂頭蚴直接侵入皮膚或粘膜。

(2)吃了含有裂頭蚴未熟的或生的蛙肉、蛇肉、鳥肉,幼蟲通過腸壁移行至皮下。

(3)飲用被原尾蚴污染的生水或未煮沸的水,原尾蚴通過腸壁進入腹腔、皮膚、肌膜等處發育裂頭蚴

病理變化:裂頭蚴多在皮下、粘膜下或表淺肌肉層內寄生。在受侵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腫性包囊。有囊腔,囊內有1~2條至10餘條裂頭蚴蟠生,並有類似豆腐渣樣滲出物及夏科—雷登晶體。囊壁爲纖維結締組織,周圍有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9 診斷檢查

在流行區有喫生蛙、生蛇史及飲生水或用蛙肉、蛙皮敷瘡、敷眼的病史,患處出現圓形、橢圓形遊走性的皮下結節腫塊,則考慮有本病的可能。如取結節活檢找到蟲體即可確診。

10 治療方案

手術切除裂頭蚴在皮下形成的結節,務必要將蟲體切除乾淨方可根治。也可向囊腔內注入40%乙醇2 mL加利多卡因2~4mL,5~10d一次,一般2~3次即可殺死囊內的裂頭蚴,蟲體死後可漸被吸收

11 預後及預防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在流行區不喫生蛙、生蛇肉,不飲生水,不用蛙肉敷眼及敷傷口。切生、熟肉的刀和菜板要分開。

12 特別提示

1、不喫未燒熟的蛙、蛇肉等,不以蛙、蛇肉、皮敷貼眼部或皮膚潰瘍

2、彈拔點撥法:術者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拔動,應注意的是,彈拔方向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彈拔 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夠,不能深達梨狀肌,術者可用肘尖替代進行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