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鸛草

清熱解毒 全草類 中藥學 活血通絡 止瀉 祛風除溼 中藥材 祛風通絡 生肌斂瘡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ǎo guàn cǎo

2 英文參考

common heron bill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1)Herba Erodi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2)Herba Gerani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mmon heron’s bill herb[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wilford granesbill herb[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老鸛草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爲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或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乾燥地上部分[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Herba Erod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Herba Geran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mmon heron's bill herb(《中醫藥學名詞(2004)》)

wilford granesbill herb(《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五葉草、破銅錢、老鸛嘴老鴰筋、鵪子嘴[2]

7 來源及產地

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Willd.或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等的地上部分[2]。主產河北、山東、山西、雲南、四川、湖北等地[2]

8 性味

苦、辛,平[2]

9 功能主治

祛風溼,活血,通絡;外用清熱解毒,收斂生肌[2]

1.治風溼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痢疾月經不調痛經[2]。煎服:9~15g[2]

2.製成軟膏塗敷,治溼疹,癰、疔、瘡癤,小面積水、火燙傷[2]

10 化學成分

牻牛兒苗全草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爲牻牛兒醇,老鸛草地上部分含老鸛草素(Geranilin)[2]

11 藥理作用

煎劑或浸膏在一定劑量時,能抑制兔腸蠕動,有止瀉作用,但用量過大反有瀉下作用[2]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鏈球菌痢疾桿菌等多種細菌以及流感病毒抑制作用[2]。牻牛兒醇有抗菌作用,臨牀上用治慢性支氣管炎[2]

12 老鸛草的藥典標準

12.1 品名

老鸛草

Laoguancao

ERODII HERBA

GERANII HERBA

12.2 來源

本品爲櫳牛兒苗科植物櫳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老鸛草Geranium wil ordii Maxim.或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I。.的乾燥地上部分,前者習稱“長嘴老鸛草”,後兩者習稱“短嘴老鸛草”,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捆成把,曬乾

12.3 性狀

12.3.1 長嘴老鸛草

莖長30~50cm,直徑0.3~0.7cm,多分枝,節膨大。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有縱溝紋和稀疏茸毛。質脆,斷面黃白色,有的中空。葉對生,具綱長葉柄;葉片捲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爲二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線形。果實長圓形,長0.5~lcm。宿存花柱長2.5~4cm,形似鸛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捲曲。氣微,味淡。

12.3.2 短嘴老鸛草

莖較細,略短。葉片圓形,3或5深裂,裂片較寬,邊緣具缺刻。果實球形,長0.3~0.5cm。花柱長1~1.5cm,有的5裂向上捲曲呈傘形。野老鸛草葉片拳狀5~7深裂,裂片條形,每裂片又3~5深裂。

12.4 檢查

12.4.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ⅨA)。

12.4.2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 第一法)。

12.4.3 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K)。

12.5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不得少於18.0%。

12.6 老鸛草飲片

12.6.1 炮製

除去殘根及雜質,略洗,切段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莖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節膨大。切面黃白色,有時中空。葉對生,捲曲皺縮,灰褐色,具細長葉柄。果實長圓形或球形,宿存花柱形似鸛喙。氣微,味淡。

12.6.2 檢查

(除雜質外) 同藥材

12.6.3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肝、腎、脾經

12.6.4 功能與主治

祛風溼,通經絡,止瀉痢。用於風溼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痢疾

12.6.5 用法與用量

9~15g。

12.6.6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12.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