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

驅蟲藥 中藥材 皮類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ǔ liàn pí

2 英文參考

azedarach[朗道漢英字典]

azedarach[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el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eliae,corte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zechwan chinaberry 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rtex Mel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ichuan chinaberry bark[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苦楝皮原植物及藥材

苦楝皮

苦楝皮中藥名,出《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 的乾燥樹皮及根皮[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Cortex Mel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Sichuan chinaberry bark (《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aberry-Tree Bark

6 別名

楝皮、楝根木皮[2]

7 來源

苦楝皮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 的乾燥樹皮及根皮[2]

苦楝皮楝科植物楝樹Melia azedarach L.的根皮或樹皮[2]

苦楝皮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幹皮和根皮。商品苦楝皮還包括川楝M.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幹皮或根皮。

8 原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縱裂,幼枝被星狀柔毛。葉互生,2~3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7cm ,寬2~3cm,先端長尖,邊緣具深淺不一的鈍齒,幼時被星狀毛,後僅沿脈有白毛。圓錐花序腋生;花萼5裂,被毛;花瓣5,淡紫色,外面被毛;雄蕊10;子房上位,4~5室。核果近球球,直徑1~1.5cm,黃棕色,有光澤。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於山坡、田野或栽培。

9 產地

產於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南各地。

楝樹分佈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南各地[2]

10 採收與初加工

春、秋季割取,曬乾,或除去粗皮,曬乾

11 生藥性狀

樹皮不規則板片狀、槽狀或半捲筒狀,長寬不一,厚2~6mm。外表麪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呈層片狀,易剝離。無臭,味苦。

12 性味歸經

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入肝、脾、胃經[2]

13 苦楝皮的功效與主治

苦楝皮具有驅蟲療癬的功效,用於蛔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

苦楝皮具有殺蟲,療癬的功效[2]

苦楝皮蛔蟲鉤蟲絛蟲病:煎服,6~15g(鮮品15~30g)[2]

苦楝皮蟯蟲病:研末以蜜制栓劑,塞入肛門[2]

苦楝皮陰道滴蟲病:煎湯外洗或製成栓劑外用[2]

苦楝皮風疹,疥癩:煎水浸洗[2]

苦楝皮頭癬:研末油調敷[2]

苦楝皮蟲牙痛:煎湯漱口[2]

14 使用禁忌

苦楝皮對胃有刺激胃潰瘍患者慎用[2]

苦楝皮劑量傷害肝臟[2]

苦楝皮有一定蓄積性,不要連續使用[2]

苦楝皮急性中毒的致死原因似爲急性循環衰竭[2]

15 苦楝皮的化學成分

苦楝皮苦楝素、苦楝萜酮內酯(kulactone)、苦楝萜醇內酯(kulolactone)、苦楝皮萜酮(kulinone)、苦楝萜酸甲酯(mcthyl kulonate)、川楝素(toosendanin)等。

苦楝皮苦楝素[2]。還含苦楝萜酮內酯(Kulactone)、苦楝萜醇內酯(Kulolactone)、苦楝皮萜酮(Kulinone)、苦楝萜酸甲酯(Methylkulonate)等多種苦味成分及β-谷甾醇[2]

16 苦楝皮的藥理作用

苦楝素有驅蛔作用,高濃度時能麻痹豬蛔,特別是頭部的神經節,低濃度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使蟲體不能附着腸壁而被驅除體外[2]

苦楝皮對胃有刺激胃潰瘍患者慎用[2]

苦楝皮劑量傷害肝臟[2]

苦楝皮有一定蓄積性,不要連續使用[2]

苦楝皮急性中毒的致死原因似爲急性循環衰竭[2]

苦楝皮水浸劑能抑制某些皮膚真菌[2]

17 苦楝皮中毒

苦楝皮內服過量,易引起頭昏、思睡、噁心嘔吐腹痛、面紅等中毒症狀[2]

苦楝皮劑量傷害肝臟[2]

苦楝皮急性中毒的致死原因似爲急性循環衰竭[2]

18 苦楝皮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苦楝皮

Kulianpi

MELIAE CORTEX

18.2 來源

本品爲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乾燥樹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剝取,曬乾,或除去粗皮,曬乾

18.3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板片狀、槽狀或半捲筒狀,長寬不一,厚2~6mm。外表麪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織的縱皺紋和點狀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呈層片狀,易剝離。氣微,味苦。

18.4 鑑別

(1)取本品一段,用手摺疊揉搓,可分爲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每層薄片有極細的網紋。

(2)取本品粉末2g,加水40ml,超聲處理1小時,放冷,離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3次,每次25ml,合併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甲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楝皮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再取兒茶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酸(4: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檢查

18.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 第一法)。

18.5.2 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K)。

18.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一質譜法(附錄ⅥD和二部附錄ⅨJ)測定。

18.6.1 色譜、質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 01%甲酸溶液(31:69)爲流動相;採用單級四極杆質譜檢測器,電噴霧離子化(ESI)負離子模式下選擇質荷比(m/z)爲573離子進行檢測。理論板數按川楝素峯計算應不低於8000。

18.6.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川楝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lμg的溶液。即得。

18.6.3 供試品溶液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25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8.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與供試品溶液1~2μl,注入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儀,測定,以川楝素兩個峯面積之和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川楝素(C30H38O11)應爲0.010%~0.20%。

18.7 苦楝皮飲片

18.7.1 炮製

除去雜質、粗皮,洗淨,潤透,切絲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絲狀。外表麪灰棕色或灰褐色,除去粗皮者呈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切面纖維性,略呈層片狀,易剝離。氣微,味苦。

18.7.2 鑑別、檢查、含量測定

藥材

18.7.3 性味歸經

苦,寒;有毒。歸肝、脾、胃經

18.7.4 功能與主治

殺蟲,療癬。用於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

18.7.5 用法與用量

3~6g。外用適量,研末,用豬脂調敷患處。

18.7.6 注意

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18.7.7 貯藏

通風乾燥處,防潮。

18.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9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