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茴香根

中藥材 中醫學 中藥中毒 中藥學 祛風溼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ng huí xiāng gēn

2 英文參考

lanceleaf anisetree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紅茴香根

3.1 來源及產地

八角科植物狹葉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的根及根皮[1]分佈長江中、下游以南各地[1]

3.2 功能主治

搗敷治跌打損傷[1]。內服可治風溼痹痛,但本品有大毒,一般不宜使用[1]

4 紅茴香中毒

紅茴香木蘭科常綠喬木,以根及根皮入藥,可治腰痛[2]

4.1 不良反應機制

紅茴香的根、葉、皮均有毒,係一種苦味內酯類的化合物,爲與印防己毒素類似物質,尚有毒蕈鹼樣作用,可興奮間腦、延腦及神經末梢作用於呼吸及血管運動中樞,大劑量時也可作用大腦脊髓,先是興奮而後麻痹[2]

4.2 臨牀表現

輕者噁心嘔吐腹痛流涎眩暈出汗、手足發冷等;重者可有呼吸困難、發紺、角弓反張昏迷休克,並有肝、腎損[2]

4.3 治療要點

採用催吐、洗胃、補液及其他對症治療[2]

5 木蘭科植物狹葉茴香的根或根皮·《*辭典》·紅茴香根

5.1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5.2 拼音名

Hónɡ Huí Xiānɡ Gēn

5.3 別名

老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八角腳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4 來源

木蘭科植物狹葉茴香的根或根皮。全年可採,根挖起後除去泥土雜質,切片曬乾。根皮,在根挖起後,斬成小段曬至半乾,用小刀剖開皮部除去木質部即得。

5.5 形態

狹葉茴香,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樹、黃楠、鐵苦散悶痛香、大香樹、山大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常綠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褐色。葉互生,有時呈假輪生狀,革質,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釐米,寬1.5~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葉柄長5~10毫米。花單生或2~3朵生於葉腋。花梗長1~3釐米;花被11~14片,外輪3片黃綠色,萼片狀,最小,第二輪3片黃綠色稍帶紅色,第三輪3片深紅色,基部黃綠色,肉質,內輪4~5片,深紅色;雄蕊7~11。果實由9~13個蓇葖組成,排列成星芒狀,先端有長而彎曲的尖頭,成熟時內側開裂;種子1粒,卵狀橢圓形,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5.6 生境分佈

生於陰溼的溪谷兩旁雜木林中。分佈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

5.7 性狀

圓柱形,常不規則彎曲,直徑通常2~3釐米,表面粗糙,棕褐色,具明顯的橫向裂紋和因幹縮所致的縱皺,少數栓皮易剝落現出棕色皮部。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淡棕色,外圍紅棕色,木質部佔根的大部分,並可見同心環(年輪)。氣香,味辛澀。根皮呈不規則的塊片,大小不一,略捲曲,厚1~2毫米,外表棕褐色,具縱皺及少數橫向裂紋。內表面紅棕色,光滑;有縱向紋理。質堅脆,斷面略整齊,氣、味同根。橇及根皮均以乾燥無泥雜者佳。

5.8 炮製

洗淨,稍浸,取出俟潤透,根斜切成片,根皮斜切成絲,曬乾即可。

5.9 性味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苦,溫,有大毒。"

5.10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散瘀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溼痹痛,癰疽腫毒。

①《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行血祛瘀殺蟲。"

②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通經活血,散瘀止痛。"

5.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研粉,1~3分。

5.12 注意

孕婦忌服;陰虛無瘀滯者慎用。

5.13 附方

①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㈠紅茴香根皮一至二錢。水煎,衝黃酒紅糖,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㈡紅茴香鮮根皮或樹皮,加黃酒食鹽,搗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治內傷腰痛紅茴香根皮研細末,每次二至五分,早晚用黃酒沖服

③治風溼痛:紅茴香根皮,切細,蒸三次,曬三次。每次用三錢,水煎,衝紅糖黃酒服。

④治癰疽、無名腫毒紅茴香根皮,研細末,和糯米飯搗爛,敷患處。(②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14 臨牀應用

治療關節肌肉風溼傷痛:取紅茴香根皮製成5%注射液,在痛處直接注射(勿注入關節腔內),每次0.5~2毫升,隔1~2日注射1次,一般3~7次爲一療程。治療風溼外傷引起的關節肌肉疼痛計541例,結果痊癒295例,顯效128例,好轉70例,無效48例,有效率在90%以上。據觀察,紅茴香注射液宜用於中醫辨證屬於寒性之風溼傷痛,不宜用於熱證患者,而忌用於關節紅腫血沉或抗"O"升高的風溼活動患者。一般注射局部當天略感疼痛,第2天疼痛加劇,第3天起又漸減輕,注射3~5次後疼痛即可消除。疼痛加劇反應越大,療效越佳。

5.15 摘錄

《*辭典》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76.
  2. ^ [2]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