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面部橈神經淺支移植術

手術 神經移植術 口腔科手術 橫跨面部神經移植術 口腔頜面部神經肌肉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éng kuà miàn bù ráo shén jīng qiǎn zhī yí zhí shù

2 英文參考

cross face superficial radial nerve graft

4 分類

口腔科/口腔頜面部神經肌肉手術/神經移植術/橫跨面部神經移植

5 概述

神經淺支是橫跨面部超長神經移植術的一個較理想的供體。橈神經在肱骨外上髁平面上方約2cm處分出橈神經淺、深兩分支。淺支向下走在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之間,約在前臂中1/3下段淺出到皮下,在腕部橈背側開始分支,主支橈側2個半指的皮膚感覺。從肘平面到腕附近可切取橈神經淺支的無分支段長達17~28cm。面神經在面部的分佈(圖10.7.3.2.2-1)。

6 適應

橫跨面部橈神經淺支移植術適用於:

1.新鮮外傷,或因切除腫瘤造成面神經總幹及其分支缺損,傷側面神經中樞端無法進行吻合

2.周圍性或中樞性面癱發病後1年以內功能未得到恢復,或早期修復後1年效果不佳,面部表情肌尚未嚴重萎縮,估計面神經中樞側斷端已無法用於吻合,或沒有再生希望。

3.陳舊性面癱(指病程超過1年,或癱側面部表情肌已嚴重萎縮),作爲吻合神經血管遊離肌肉移植術兩期法的一期手術。

7 禁忌症

雙側面癱病人不能進行這種手術。

8 術前準備

1.肌電圖檢查面健側面神經功能,爲手術時選擇供支作參考。

2.測量面健側腮腺嚼肌前緣經上脣、下脣或額部至面患側耳屏前的距離,以確定神移植體的長度,一般爲20~23cm。

3.口周、雙側腮腺區、頜下區手術常規備皮。供側小腿常規備皮。

9 麻醉體位

手術時病人取仰臥位,前臂外展,橈側面朝上。

可採用局部浸潤麻醉全身麻醉

10 手術步驟

手術分兩組進行,一組切取橈神經淺支,另一組準備受區、移植神經

10.1 1.橈神經淺支切取術

(1)切口:根據需要神經移植體長度在前臂橈側設計S形切口(圖10.7.3.2.2-2)。

(2)顯露橈神經淺支:先切開切口下段皮膚,在皮下組織的深層尋找橈神經淺支,遇到頭靜脈可予以分離牽開。沿神經幹向上分離到其自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肌間隙淺出的部位,向上延長切口,打開肌間隙,牽開肱橈肌,顯露橈神經淺支上段(圖10.7.3.2.2-3)。

(3)切取橈神經淺支:遊離橈神經淺支達到所需要的長度,用利刃切斷,將移植體交予受區組。

(4)關閉傷口:徹底止血,關閉肌間隙,間斷縫合皮下組織皮膚,前臂繃帶包紮。

10.2 2.準備受區和吻合神經

(1)切口:設計雙側面部腮腺切除術切口。如面患側有傷口可利用之。面健側也可作鼻脣溝切口,逆行解剖面神經頰支,但常感到顯露不夠充分,也不便解剖顴支。

(2)解剖面健側面神經:頭偏向患側,先作面健側切口,在腮腺嚼肌筋膜表面向前翻瓣至腮腺前緣,根據需要分別解剖面神經上、下頰支或顴支。

(3)形成上脣隧道:循擬作吻合面神經分支向上脣方向做潛行分離,用長血管鉗經上脣口輪匝肌分離到面患側鼻脣溝處,適當擴展後,隧道內填以紗布條止血

(4)解剖面患側面神經周圍支:將病人頭轉向面健側,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後向前翻瓣,常規解剖面神經周圍支。術中應注意這些周圍支有無變性,必要時可作冰凍切片活檢

(5)溝通上脣隧道:可經面患側切口向上脣方向分離以溝通隧道。如感操作不便,也可在面患側作鼻脣溝小切口,通過該切口,在同一平面將上脣隧道與面患側腮腺切口溝通。

(6)移植神經:將一長乳膠管自上脣隧道內穿過,在乳膠管的面患側端剪一縱口,把腓腸神經周圍端結締組織縫在管壁內,神經末端納入管腔,從面健側徐徐抽動乳膠管,使神經通過隧道(圖10.7.3.2.2-4)。

(7)吻合神經:根據擬吻合神經的數目,將腓腸神經的兩個斷端分離出相應的神經束或束組,在手術顯微鏡下依次將腓腸神經的周圍側斷端與面健側面神經分支的中樞側斷端、將腓腸神經中樞側斷端與面患側面神經周圍側斷端作束膜縫合。

(8)關閉切口:徹底止血沖洗後分層縫合切口,置橡皮引流片,頭頜繃帶加壓包紮。

11 中注意要點

橫跨面部橈神經淺支移植術容易發生的錯誤是將前臂外側或前臂背側皮神經誤認爲橈神經淺支。鑑別方法有:①前臂外側或背側皮神經分支多,而橈神經淺支則在前臂中段沒有分支;②前兩支皮神經來自肌皮神經,在肘窩以上淺出,而橈神經淺支淺出部位在前臂中部,其中樞側大部爲肱橈肌覆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