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清 高鼓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方論

此純陰重味潤下之方也。純陰腎之氣。重味腎之質。潤下腎之性。非此不能使水歸其壑。其中只熟地一味。爲本羸之主。然遇氣藥則運用於上。遇血藥則流走於經。不能制其一線入腎也。故以五者佐之。山藥陰金也。坎中之艮。堅凝生金。故入手太陰。能潤皮膚。水發高原。導水必自山。山藥少腹之土。真水之原也。水土一氣。鎮達臍下。山茱萸陰木也。肝腎同位乎下。借其酸澀。以斂泛溢。水火升降。必由金木爲道路。故與山藥爲左右降下之主。以制其旁軼。二者不相離。觀李朱拆用二味於他方。可悟也。丹皮本手足少陰之藥。能降心火達於膀胱水火對居。瀉南即益北。而又有茯苓之淡泄以降陽。澤瀉之鹹。泄以降陰。疏瀹決排。使無不就下入海之水。此制方之微旨也。仲景原方。以此六者。駕馭桂附。以收固腎中之陽。至宋錢仲陽治小兒行遲齒遲腳軟囟開。陰虛發熱諸病。皆屬腎虛。而小兒稚陽純氣。無補陽之法。乃用此方去桂附。用之應手神效。開聾聵而濟夭枉。明薛新甫因之悟大方陰虛火動。用丹溪補陰法不驗者。以此代之立應。自此以來。爲補陰之神方矣。趙氏得力薛氏醫案。而益闡其義。觸處旁通。外邪雜病。無不貫攝。而六味之用始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