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明 孫文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溼門

(附痿症)溼者天地鬱蒸之氣也。方其升騰於上。氣猶籠結而未開。雖寒天值之。亦覺其溫暖。此溼氣之熱者也。及其布護於下。氣將流演而舒散。雖暑月值之。亦覺其清涼。此溼氣之寒者也。溼氣之熱者。多中於氣虛之人。則發而爲溼熱之症。頭面如裹而四肢浮腫身體沉重。而轉側不便者是也。溼氣之寒者多中於血虛之人。則發而爲寒溼之症。四肢痠疼關節不利。筋脈拘攣而行履重滯者是也。其有不因鬱蒸之氣而得者。必其冒雨而行。涉水而走。或露臥以取涼。或汗衣而不解。漸漬於肌肉之中。滲入於骨髓之內。流溢於脾胃之間。牢纏於腰腎之處。則肌內冷而骨髓痛。脾胃薄而腰腎疼。挾於風痰。則麻而不仁。兼乎死血。則木而不覺。動乎火邪。則腫痛而難忍。隨其所感而病斯痼焉。其有不因冒雨涉水等而得者。必其內傷生冷酒面之類。多肚腹腫脹。醫者審其溼之或寒或熱。或虛或壯。病之在上在下。感之在外在內。因其病而藥之。庶乎其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