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臺玉案》

明 孫文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瘡瘍科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則瘡瘍之疾。非外得也。而昔人列之爲外科者。以形症在外。非若之乎。瘡瘍之中。癰疽爲甚。而大疔之毒。尤甚於癰疽。故治大疔者。十活其一二。治疽者。十活其五六。治癰者。十活其八九。惟毒有淺深。故治有難易耳。然何以辨其癰疽大疔哉。亦視其腫之高下。地之廣狹。脈之浮沉而已。蓋癰者。壅之義也。氣血爲毒所壅瘀而不行。故發而爲癰。其初發之時。必灑淅惡寒。而身微熱。多生於背與頂。在背之上部。或左或右。爲上搭手。在背之下部。或爲正發。生於腦後者。爲對口。比之上下搭手。尤爲毒也。凡癰皆掀然熱而腫高。其勢易大。其根不甚深。從乎陽也。疽者沮之義也。氣血爲毒所阻滯而不行。故發而爲疽。其初發之時。亦灑淅惡寒。先覺麻癢如之狀。按之內實。手推不能動。多發於背腰肩隅之間。及小腹胸傍。其發股足之間者。名附骨疽。凡疽皆腫不甚高。勢不易大。而其根反深。惟發於背心及股者。爲至重。乃五臟所發。從乎陰也。疔者。丁之似也猶釘之在木。拔之不能出。搖之不能動。其根至深。其毒至甚。其頭至硬。其初發之時。反不知痛癢。但不覺麻木。外雖如麻。裏則如瓜。及其勢甚。則痛苦異常。應心入膽。而不可忍乃五臟六腑所發之火。煉已久。併合於一處。而生疔者。多見於面部骨節之間。而究其毒之所從來。多由於飲食服餌之中。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凡肥甘濃味。炙爆煎熬之物。最能助火。嗜味之人。恣供口腹。醉之以酒。勞之以色。脾土於是乎燥烈。腎水於是乎枯竭。積之既久。留於五臟。佈於六腑火鬱而不散。乘其氣血所虛之處。而發之根抵於內。而煩熾於外。其毒甚於鳩鳥。試割其肉。以飼雞犬。立見其斃。此大疔之所以多死也。若夫似疔而非疔者。則俱以腫毒治之。而無大害。然三者之脈。何以辨之。蓋浮而數者毒氣在表。故知其爲癰。沉而數者。毒氣在裏。故知其爲疽。若沉而又滑。數而弦急者。必疔也。此皆有形之可見者。雖其治有難易。猶可因其症而施之。至於腸癰腹癰肺癰之類。皆爲內癰。其狀與瘕痞癖無異。苟或以爲內科之症。而進以削堅破結之劑。所治非其所忍。幾何而不殞人之命也。大法瘡瘍之在外者。初發無如一灸。艾煙一透。其毒立效。若延至六七日。則不可灸矣。毒之淺者點之。毒之深者決之。毒之尤深而針刀所不及者。則烙之。未成毒膿。則用化毒。既成膿。則用托里。此外在人之臨症機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