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明 吳正倫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滋陰降火湯

陰虛火動起於九泉此補陰(之妙劑也)當歸(一錢)川芎(五分)白芍藥薄荷汁炒)黃芩(十分)生地黃薑汁炒)黃柏(蜜水炒)知母(同上各八分)柴胡(七分)熟地黃(各八分)麥門冬(八分)上用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別以附子爲末唾(津□)貼湧泉氣虛人蔘黃(各八分)咳嗽阿膠杏仁(各七分)五味子(三分)咯唾衄血牡丹皮(八分)藕節自然汁(三匙)犀角末(五分)此與前補陰散大同小異詳輕重參用玄明粉秋石皆降火甚速宜頻用之童便亦好(方並見前)痰症屬溼乃津液所化因風寒溼熱之感或七情飲食所傷以致氣逆液濁變爲痰飲故曰痰因火動降火爲先(火因)氣逆順氣爲要以加味二陳湯主之橘紅(去白一錢)半夏(制)貝母(各一錢半)白茯苓(去皮一錢)甘草(三分)枳實(炒錢)童便炒一錢)檳榔(六分)上用姜三片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