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清 徐大椿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茯苓

古注茯苓,皆雲松脂入地所結,無苗葉花實。今之茯苓,皆有蔓可種,疑古今有異同也。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皆脾虛不能化水,痰飲留結諸經之疾。口焦舌幹,胸有飲,則水下聚而津液不升。利小便。淡滲利水道。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心脾和通之效。茯苓生山谷之中,得松柏之餘氣,其味極淡,故爲調補脾陰之藥,義見石斛條下。凡人邪氣鬱結,津液不行,則爲痰爲飲。痰濃稠爲火之所結,飲清稀爲水之所停。故治痰則鹹以降之,治飲則淡以利之。若投以重劑,反拒而不相入,惟茯苓極輕淡,屬土,土勝水能疏之滌之,令從膀胱以出,病漸去而不覺也。觀仲景豬苓湯等方,五苓散義自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