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論辯證廣注》

日本 丹波元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回陽丹方

陰毒傷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氣脹。脈候沉細。蓽澄茄(半兩)木香幹蠍(各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硫黃(細研入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一分炮裂銼)上件藥。搗羅爲細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計時候。生薑湯下。頻服三服。復以熱酒一盞投之。以濃衣蓋定。取汗爲度。琥按上方。亦三陰經齊走。而幹全蠍吳茱萸。專主厥陰風寒。故海藏雲其治小腹痛。爲最重之劑也。劉河間雲。寒者。上下所生水液。澄徹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本末不經有見陽熱證。其脈遲者是也。此因飲食冷物過多。陰勝陽衰而爲中寒也。或冷熱相併。而反陽怫鬱。不能宣散。怫熱內作。以成熱證者。不可亦言爲冷。當以成證辯之。琥按上論雲。本末不經者。言始終不常也。始見本寒證。末後又見陽熱。乃陰極似陽。陰勝陽衰而脈遲。爲中寒也。或冷熱相併云云者。推劉氏之意。以熱病多而寒證少。學人不可不細辯也。丹溪雲。中寒主乎溫散。有卒中天地之寒氣者。有口得寒物者。從補中益氣湯。加發散藥。屬內傷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只用前湯中。從所見之證。出入加減。必先用參托住正氣氣虛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參之劑。如果氣虛者。方可用此法。胃氣大虛。必當溫散。理中湯相宜。甚者加附子。倉卒感受大寒之氣。其病即發。非若傷寒之邪。循經。以漸而深也。以上治法。宜於南。不宜北。琥按上丹溪論中寒之人。本氣虛。以氣不虛。則不中也。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附錄雲。西北二方。極寒肅殺之地。故外感甚多。東南二方。溫和之地。外感極少。故當從內傷例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