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

清 呂震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辨溼溫二

門人問曰。夫子本仲景法而言溼溫之爲病。既可比類以通其義矣。然仲景言溼病曰風溼。曰寒溼。此顯然可稽者。不識治法可與溼溫相通否。答曰。此同一溼病而治法判然不同。今且與子先論風溼。仲景言風溼相搏。一身盡疼痛。其稍輕者。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重則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則痛劇。或身微腫。甚至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此其證雖有輕重不同。總由風溼中入關節。浸淫於皮膚筋骨之間。並無裏邪。故仲景於風溼相搏證。特着出不嘔不渴四字。以明與溼溫有別。風溼相搏之證。法當汗出而愈。但大發其汗。風氣去。溼氣在。只取微微似欲汗出者。此爲風溼俱去。閱仲景方。主用術以理脾勝溼。更藉附子之大力。迅走衛外。追風逐溼。絕不雜一毫風藥。自得微汗而解。此與中風病之主用桂枝。必賴芍藥甘棗。和營分以托出衛邪者同義。設以此等劑而誤施之既渴且嘔之溼溫病。不立速其斃者幾希。又溼家之爲病。身色如似燻黃。發黃之證。不惟溼熱已也。寒溼在裏。亦能發黃。仲景有不可下之戒。以其別於溼溫病也。而曰當從寒溼中求之。則當以溫藥祛寒勝溼不言可知矣。子欲知溼溫。當知溼證中又各有表裏寒溫之不同。能辨於其似。則溼溫之真面目始見。欲知溼溫之別於風溼寒溼。當先審其口之渴與不渴。在他證皆可或有或無。斷未有溫邪內伏。而口不渴者。此要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