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

清 呂震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辨溼溫五

門人又問曰。夫子向言吳又可溫疫論。其所列溫疫各證。即今之溼溫病。今言溼溫初起治法。但當於化溼之中。佐以清溫。則吳氏達原飲。當必有合。而今人每訾吳氏爲偏於用下。夫子亦言溼溫初起。不宜妄下。若吳氏之書。其不能無弊與。答曰。吳又可覷破此等證。與風寒之邪。由外而入者不同。其所定達原飲一方。厚朴檳榔草果。破結以化溼知母黃芩芍藥甘草。和陰以清溫。當時服之者稱爲仙方。然吳氏目此病爲溫疫。指爲異氣所致。未嘗明言溼溫。至喻嘉言辨明溫疫。謂溼溫即包疫而言。今以吳氏所列種種各證與今病相參。始知其所指溫疫。即今之溼溫病。此則無心暗合。至於傳變之後。仍不離仲景種種救逆諸法。故吾謂吳氏立論。雖似撇開仲景。反足爲仲景之功臣。至溼家病。仲景本有下早之禁。而吳氏亦有邪未入胃不宜妄下之戒。若入胃之後。不予以急下大下。則津液立涸。且風寒之邪傳入陽明。而成胃實可攻之證。一下即解。溼溫系粘着之邪多有下之未盡。仍須再下者。此實病機之使然。而不得議其偏於用下也。倘不傳入胃。便不得妄下。凡風寒之種種傳變溼溫病皆得有之。並有轉屬寒證。宜用溫藥而癒者。此又吳氏論中之所未及。亟當從仲景追尋淵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