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蛔蟲症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手術 膽管疾病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ǎn dào huí chóng zhèng de shǒu shù

2 英文參考

operation of roundworm in bile duct

4 別名

operation of 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

5 分類

小兒外科/膽管疾病的手術

6 ICD編碼

51.42

7 概述

我國廣大農村兒童蛔蟲感染率仍較高,以學齡兒童發病者居多。蛔蟲寄生迴腸寄生腸道蛔蟲受到某些因素的激惹後可竄入上消化道,加之蛔蟲有鑽孔的特點,當Oddi括約肌鬆弛時,嗜鹼性的蛔蟲便可乘機鑽入膽道。蛔蟲鑽入膽道的過程中刺激括約肌引起強烈收縮,病兒表現陣發性上腹部絞痛,甚至引起膽管炎、膽管出血穿孔蛔蟲在膽道內死亡後可形成結石核心及感染源(圖12.16.3-1)。

小兒膽道管腔細小,管道較短,鑽入的蛔蟲往往頭部已進入肝管,但體部仍懸於十二指腸,因此有時可借Oddi括約肌鬆弛及膽道內壓增高及蟲體捲曲時退出膽道,故膽道蛔蟲症絕大部分可經非手術治療而治癒。文獻報道僅2.5%須經手術治療。

8 適應

膽道蛔蟲症的手術適用於:

1.膽道蛔蟲症經非手術治療5~7d後症狀未見好轉,仍有劇烈而頻繁的上腹部絞痛時。

2.膽道蛔蟲症經膽管造影證實蛔蟲在膽道內已死亡。

3.陣發性腹痛轉爲持續性腹痛體檢時上腹部肌緊張,臨牀懷疑膽管穿孔腹膜炎時。

4.合併重度膽管炎,病兒體溫在39℃以上,黃疸肝大、上腹部肌緊張、中毒症狀嚴重,經抗感染治療不能控制時。

5.合併膽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時。

9 術前準備

1.不典型病例,可做靜脈膽道造影,B超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少數診斷困難的病例可行ERCP檢查。

2.有嚴重感染中毒症狀者應禁食,補液糾正酸鹼平衡的紊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積極非手術療法,包括應用解疼鎮靜藥物中藥驅蟲治療。

4.並發黃疸時肌注維生素K3治療。

5.術前放置胃管

10 麻醉體位

全麻插管或硬脊膜外阻滯麻醉仰臥位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右上腹肋緣下弧形切口或右側腹直肌切口

2.進入腹腔後,鹽水紗墊保護肝臟。助手將肝臟向上牽開,將胃拉向左側,顯示肝十二指腸韌帶,詳細探查膽道及肝臟膽囊。術者左手示指伸入網膜孔內,以拇指放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觸摸膽總管。如膽總管內有索狀物即爲蛔蟲,但如果觸不清蛔蟲時,也應切開膽總管進行探查(圖12.16.3-2)。

3.切開膽總管取蟲  切開肝十二指腸韌帶分出膽總管,在膽總管下部穿刺,抽出膽汁後,在穿刺點兩側以2-0絲線縫合兩針,作爲牽引線,在兩牽引線間縱形切開膽總管1cm(圖12.16.3-3)。吸盡膽汁,用取蟲鉗伸入膽總管夾取蛔蟲。同時不斷按摩左右肝管。仔細檢查左右肝管。有多條蛔蟲同時鑽入膽道時,應全部取出。取蟲後  左右肝管及膽總管下端用生理鹽水沖洗,以探條向膽總管下端擴張,檢查壺腹部是否通暢(圖12.16.3-4)。

4.膽總管引流  向膽總管內安放T形管,膽總管以2-0絲線間斷縫合。T形管從切口或上腹部另戳孔引出,於肝下放置菸捲引流。關閉切口(圖12.16.3-5)。

有的作者主張如無膽道感染時,可不必放置T形管而直接縫合膽總管。但多數人認爲取蟲術後Oddi括約肌水腫痙攣,另外病兒膽道系統多有感染存在,T形管引流可降低膽管壓力,待膽汁引流通暢後,可促進膽管的炎症水腫迅速消退,故主張安放T形管的佔多數。

5.術中驅蟲  安放T形管前,可將導尿管放入膽總管遠端,並通過壺腹進入十二指腸,向十二指腸腔注入驅蟲藥,但不宜向腸腔內灌入氧氣驅蟲,否則會加重術後腹脹

6.膽囊  除非有急性炎症膽囊壞死,不必常規切除膽囊

12 中注意要點

1.術中應徹底清除膽管內的蛔蟲,反覆沖洗膽管及肝管,以便去除蛔蟲卵,防止術後形成膽管結石。

2.取蟲過程中所用鉗體不能太大,操作中應防止損傷膽管壁。

3.如合併肝膿腫時,如果膿腫距肝表面不深時,可做切開引流。膿腫太小,且位置較深時,可採取非手術法治癒

4.術中尚應瞭解消化蛔蟲分佈及數量。

5.安放T形管的兩臂不要過長。縫合膽總管應嚴密,防止由於縫合疏漏導致膽汁外溢造成腹膜炎

13 術後處理

膽道蛔蟲症的手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每日記錄T形管的膽汁流量,定期做顯微鏡檢查,以便了解有無蛔蟲卵或感染存在。

3.如引流管阻塞時,可用生理鹽水沖洗。有時阻塞系腸道蛔蟲再次鑽入所致,可向膽道內注入生理鹽水,試將蛔蟲擠入腸腔

4.T形管的拔除  術後經過順利,體溫正常,黃疸消退,引流液逐日減少時,可於術後2~3周夾管。如無不適,於3周後拔除。

5.腸功能恢復後可經口進食,並服驅蟲藥物。

6.如T形管內不斷有蛔蟲爬出時,應積極口服驅蟲藥驅蟲

14 併發症

1.腹腔或隔下感染  膽道蛔蟲多合併感染,術中切開取蟲可能污染腹腔,所以在T形管安放完畢後,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腹腔內放置菸捲式引流,應用抗生素治療。

2.T形管脫出或扭曲,均在臨牀上表現爲膽汁突然減少,前者更爲危險。術後早期T形管脫落是嚴重的併發症,應及時手術修補膽管並重新放置。術後妥善固定,防止再脫。

3.膽瘻  拔除T形管後,引流口不斷流出膽汁,經久不愈時,證明膽總管下端梗阻,應再次手術解除梗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