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方顳蝶顱底進路手術

手術 耳鼻喉科手術 側顱底手術 頭頸手術 顱底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è fāng niè dié lú dǐ jìn lù shǒu shù

2 英文參考

holliday’s operation

5 分類

耳鼻喉科/頭頸手術/顱底手術/側顱底手術

6 ICD編碼

01.2406

7 適應

本術式適用於切除鞍旁、巖尖、上斜坡、翼上頜裂和鼻咽等部位的病變,如鱗癌殘竈、腦膜瘤神經纖維瘤骨瘤、放射性顱骨壞死、巖尖膽脂瘤、黏液上皮癌、血管瘤等。

8 禁忌症

本術式對病變後方到達頸內動脈孔、中線到達鞍內、後方到達腦橋小腦三角等區域顯露較差。

9 術前準備

1.全身和專科檢查,包括血液生化血型,心、肺、肝、腎功能,胸部X線片及鼻旁竇CT、MRI檢查,必要時請有關科室會診,包括神經外科眼科等。

2.術前1~2d給抗生素,並按全身麻醉要求給藥。

3.頭部備皮。

10 麻醉體位

1.仰臥位,頭偏向對側。

2.經口腔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弧形切口,開始於顳部髮際內,經眶上緣後方彎向後,在顴弓上一橫指向後延伸,至耳前區彎向下,止於耳垂附着處(圖9.8.1.2.2-1)。

2.上下翻開皮瓣,顯露面上部蜂窩組織、顳肌筋膜、上部腮腺被膜,或能看到面神經顴額支。顴弓上3cm平行切開顳肌膜,向前到眶緣後1cm,注意損傷面神經(圖9.8.1.2.2-2)。

3.牽開顳肌膜和面神經。顳肌前部以下方爲蒂,製成備用充填瓣,緊貼骨面分離,向下牽引。顳肌後部於下方切斷,分離後向上牽引。顯露顳部(圖9.8.1.2.2-3)。

4.前後切斷顴弓,使其連於嚼肌向下翻轉,分離翼外肌,初步顯露顳下窩。磨去蝶骨大翼前下部骨質,即可顯露眶尖(圖9.8.1.2.2-4)。

5.用電鑽磨薄蝶骨大翼和顳骨鱗部骨質。前部可留一骨島,用以牽引顳葉。進一步磨去卵圓孔、圓孔和眶上裂間骨質,即可顯露眶上裂、鞍旁區(圖9.8.1.2.2-5)。

6.分離顳下頜關節關節囊,並將其向下牽引,顯露頸內動脈咽鼓管、巖尖區。全顳頜關節脫位,顯露鱗鼓裂,在此裂指引下找到蝶骨棘突和腦膜動脈。磨去棘後部之鼓骨,能更好地顯露頸內動脈咽鼓管。繼續磨去頸內動脈周圍骨質及巖尖上部,切斷三叉神經下頜支及腦膜動脈,磨除其內側骨質,顯露咽鼓管、頸內動脈、破裂孔(圖9.8.1.2.2-6)。

12 中注意要點

1.分離和牽引時注意損傷面神經,尤其後下角部,髁突切除的病例,該處十分接近面神經總幹,不能將拉鉤放在此區軟組織強力牽引。

2.顳下窩區操作步驟中,巖鼓裂、卵圓孔等均是很重要的指引標誌,應儘量保留。

3.若擬應用肌皮瓣,切口要設計出皮面的位置和大小,一定要夠長度,寧可稍留富餘。

4.爲防止出現腦脊液漏,術中要仔細檢查腦膜破口,及時細緻修補,消滅死腔,注意蝶竇腔和耳咽管區填塞。

5.巖尖、鞍旁病變用本進路切去了較多的關節窩和中顱底骨質,若保留髁狀突,需要在顳部用骨瓣修復骨缺區,以防髁狀突對大腦顳葉擠壓。

13 術後處理

1.有腦脊液漏的病例,要注意加壓包紮。

2.咽鼓管功能喪失者,須行鼓膜切開或放置通氣管。

3.大劑量抗生素磺胺類藥靜脈輸入,以預防顱內感染

4.酌用脫水劑  術後頭3d可用20%甘露醇250ml,每8h 1次或12h 1次。

14 述評

顳部下陷、面部麻木咽鼓管功能喪失、額部麻木、傳音性聾等。有的難於避免,但病人尚能接受。可給以適當處理,以減輕併發症的程度。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