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

中藥材 化痰和中 中醫學 疏肝解鬱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méi huā

2 英文參考

flos mume[朗道漢英字典]

plum flower bu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白梅花

白梅花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的綠萼梅花之別名[1]

3.1 別名

白梅花、綠梅花[2]

3.2 來源及產地

薔薇科植物綠萼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var. viridicalyx Makino的花蕾[2]。主產江蘇、浙江[2]

3.3 性味歸經

酸、澀,平[2]。入肝、胃經[2]

3.4 功能主治

疏肝解鬱和胃化痰[2]

1.治肝氣鬱結,脘痛,胸悶,食慾不振,梅核氣[2]。煎服:3~6g[2]

2.治瘰癧[2]。雞蛋開一孔,入本品7朵,封口,蒸熟,去花食蛋,每日1枚,連服7日[2]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爲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2]

4 《*辭典》·白梅花

4.1 出處

《綱目》

4.2 拼音名

Bái Méi Huā

4.3 別名

綠萼梅(《綱目拾遺》),綠梅花《藥材學》)。

4.4 來源

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間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乾。雨天可用炭火烘乾

4.5 性狀

乾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內有萼片5枚,淡黃褐色,微帶綠色,卵圓形,覆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癒合。花瓣5枚或多數,白色或黃白色,緊緊相抱。花瓣內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細長的花柱。質輕。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淨、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爲佳。主產江蘇、浙江等地。

花冠紅色者,稱爲紅梅花形態白梅花相似,但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紅色,重瓣,萼紅褐色。主產四川、湖北等地。但藥用以白梅花爲主,紅梅花則較少使用。

4.6 化學成份

花蕾含揮發油,主要爲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

4.7 性味

酸澀,平。

①《綱目》:"微酸,澀,無毒。"

②《百草鏡》:"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澀,性平。"

④《飲片新參》:"苦微甘。"

4.8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4.9 功能主治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慾不振,頭暈瘰癧

①《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

②《百草鏡》:"開胃散鬱。煮粥食,助清陽氣上升。"

③《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痘毒。"

④《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鬱,治頭目痛綠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

4.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敷貼

4.11 附方

①治咽部梗塞感(但無陽性體徵):綠萼梅二錢,橘餅二個。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②治脣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③治瘰癧: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熱,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綱目拾遺》)

④預稀痘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發,隱在皮膚,並治麻症斑症: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爲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赤水玄珠》)

4.12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