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797—2022 現場消毒評價標準

衛生標準 法規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消毒滅菌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 S / T 7 9 7 — 2 0 2 2 xiàn chǎng xiāo dú píng jià biāo zhǔn

2 英文參考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disinfection on site

3 基本信息

ICS 11.080

CCS C 5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T 797—2022 現場消毒評價標準》(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disinfection on site)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22年1月24日《關於發佈《現場消毒評價標準》等2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國衛通〔2022〕2號)發佈,自2022年6月1日起實施。

4 發佈通知

關於發佈《現場消毒評價標準》等2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22〕2號

現發佈《現場消毒評價標準》等2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

現場消毒評價標準:WS/T 797—2022

消毒劑消毒效果定性試驗標準 應用稀釋法:WS/T 798—2022

上述標準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2年1月24日

5 前言

本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消毒標準專業委員會負責技術審查和技術諮詢,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協調性和格式審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負責業務管理、法規司負責統籌管理。

本標準起草單位: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崔樹玉、楊彬、劉雷、張流波、孫文魁、沈瑾、劉峯、王金強、楊志、徐燕。

6 標準正文

現場消毒評價標準

6.1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現場消毒評價原則和現場消毒效果評價方法

本標準適用於傳染病疫源地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和重大活動衛生保障中環境、物品等的消毒效果評價

6.2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範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於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標準。

GB/T 5750.2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水樣的採集和保存

GB/T 5750.12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微生物指標

GB 18466 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總則

WS 628 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

WS/T 683 消毒試驗用微生物要求

消毒技術規範(2002年版)衛生部

6.3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現場消毒 disinfection on site

發生傳染病流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重大活動衛生保障時對現場環境和物品等進行的消毒

3.2

目標微生物 target microorganism

現場消毒時應殺滅的某特定病原微生物

3.3

指示微生物 indicator microorganism

具有確定的抗力並代表某類微生物、可供現場模擬評價使用的人工污染微生物

6.4 4 現場消毒評價原則

4.1 現場消毒評價的內容包括現場消毒過程評價現場消毒效果評價。進行現場消毒效果評價前,應先進行現場消毒過程評價

4.2 現場消毒過程評價的內容包括消毒方案、消毒產品消毒工作程序、個人防護。消毒方案制定應根據消毒範圍、消毒對象選擇合理的消毒方法消毒產品。使用的消毒產品符合 WS 628 等標準要求,在產品有效期內按照介紹規定方法使用。消毒工作程序符合 GB 19193 要求。根據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和傳播途徑選擇個人防護裝備。

4.3 現場消毒效果評價包括現場評價和現場模擬評價。對重大活動衛生保障和目標微生物明確的傳染病疫源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現場消毒效果評價時,首選現場評價;對目標微生物無法檢測、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疫源地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等級較高的污染炭疽桿菌、新冠肺炎病毒等進行消毒效果評價時選擇現場模擬評價。

4.4 現場評價是以檢測消毒對象上自然菌的存在數量或(和)目標微生物是否存在作爲判定依據;現場模擬評價是以檢測指示微生物是否存在或存在的數量作爲判定依據。

4.5 物體表面現場模擬評價根據病原微生物消毒因子的抗力選擇相應的指示微生物。選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8099、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 作爲親脂病毒細菌繁殖體的指示微生物;選擇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 作爲致病性真菌指示微生物;選擇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Mycobacterium chelonae subsp. Abscessus)CMCC 93326 或 ATCC 19977作爲親水病毒、人結核分枝桿菌指示微生物;選擇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Bacillus subtilisvar.niger) ATCC 9372 作爲細菌芽孢的指示微生物;當發生未知病原微生物及不明原因傳染病時,選擇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ATCC 9372 作爲指示微生物。物體表面現場模擬評價已選擇抗力強的指示微生物進行評價時不再選擇抗力弱的指示微生物,除非有特殊要求。

4.6 生活飲用水現場模擬評價選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8099 作爲指示微生物

4.7 根據現場消毒評價對象選擇合適的微生物種類進行評價,見表 1。

4.8 現場消毒效果評價應記錄地點或對象、採樣時間、數量、採樣者、樣本編號、名稱、檢驗指標及依據、檢驗結果及判定等信息

表1 評價對象及微生物種類

表.png

現場消毒分類評價對象微生物種類評價指標
大活動衛生保障物體表面自然菌殺滅率≥90%
物體表面 空氣
生活飲用水
傳染病疫源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物體表面自然菌
大腸桿菌8099、金黃色葡 萄球菌ATCC 6538、白色念 珠菌ATCC 10231、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CMCC 93326 或ATCC 19977、枯草桿菌 黑色變種芽孢ATCC 9372
生活飲用水自然菌殺滅率≥90%
大腸桿菌80990/100mL
空氣自然菌殺滅率≥90%
排泄物、嘔吐
污水、污泥按照GB 18466執行

注1:評價指標除滿足以上要求外,還應符合相應標準。

注2:傳染病疫源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得檢出目標微生物

6.5 5 現場消毒效果評價方法

6.5.1 5.1 現場評價

6.5.1.1 5.1.1 物體表面採樣檢測方法
6.5.1.1.1 5.1.1.1 試驗器材

磷酸緩衝液 (PBS,0.03mol/L,pH7.2)、採樣液(在PBS中加入相應中和劑)、中和劑(經鑑定試驗合格者)、無菌棉籤、無菌規格板(5.0cm×5.0cm)、胰蛋白腖大豆瓊脂培養基等。

6.5.1.1.2 5.1.1.2 布點要求

以桌面、地面、牆面、牀頭櫃、便器、門把手等高頻率接觸物體表面爲重點採樣對象,在消毒因子難以達到的地方如抽屜、地毯、牆角等可增加採樣點,每類採樣對象採集樣本不少於2個。消毒前、後採樣點應成對設置,不得在同一區域內進行。採樣總數不少於30個。

6.5.1.1.3 5.1.1.3 採樣方法

5.1.1.3.1 消毒採樣:用無菌規格板放在被檢物體表面,用浸有採樣液的棉籤 1 支,在規格板內橫豎往返均勻塗擦各 5 次,並隨之轉動棉籤,以無菌操作方式將棉籤採樣端剪入盛有 10mL 無菌採樣液的試管內。不適宜用規格板的小型物體表面(如兒童玩具、門把手、熱水瓶把等)可按件採樣

5.1.1.3.2 消毒採樣消毒設定時間後,在消毒採樣點附近類似部位或同類物體進行,其步驟和方法消毒採樣

6.5.1.1.4 5.1.1.4 菌落計數

消毒前、後樣本於 4h 內送實驗室進行檢測。將採樣管在混勻器上振盪 20s 或用力振打 80 次,吸取1.0mL 待檢樣品接種於無菌平皿,每一樣本接種 2 個平皿,加入已溶化的 45℃~48℃的胰蛋白腖大豆瓊脂培養基 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置 36℃±1℃,培養 48h,記錄菌落數,計算殺滅率

6.5.1.1.5 5.1.1.5 結果計算

按式(1)計算殺滅率

公式.png

6.5.1.2 5.1.2 空氣採樣檢測方法
6.5.1.2.1 5.1.2.1 試驗器材

營養瓊脂培養基、含相應中和劑(經鑑定合格)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等。

6.5.1.2.2 5.1.2.2 採樣方法

5.1.2.2.1 消毒採樣:將擬消毒房間的門窗關好,在無人條件下靜止 10min 後,室內面積≤30m2,在對角線內、中、外 3 點各放置一個無菌營養瓊脂平板,高度爲 0.8m~1.5m,內、外部位應距牆壁≥1m,打開平板蓋,暴露一定時間後蓋好。各平板應做好標記。如室內面積>30m2,每增加 10m2增設 1 個點。採樣點應避開通風口、通風道等。

5.1.2.2.2 消毒採樣空氣消毒達到規定的時間後,在消毒採樣的相同位置上,另放一組加相應中和劑營養瓊脂平板。放置方法暴露時間消毒採樣相同。同時取 2 個未經採樣的相同平板作爲陰性對照。

6.5.1.2.3 5.1.2.3 結果計算

按式(1)計算殺滅率

6.5.1.2.4 5.1.2.4 注意事項

消毒前空氣自然菌平均菌落數≤10CFU/(皿·10min)時,可不計算殺滅率消毒後空氣自然菌平均菌落數≤4CFU/(皿·10min),判爲消毒合格。

6.5.1.3 5.1.3 生活飲用水採樣檢測方法

消毒前、後按GB/T 5750.2、GB/T 5750.12採樣檢驗消毒後水樣檢驗時加相應的中和劑,按式(1)計算殺滅率

6.5.1.4 5.1.4 污水、污泥採樣檢測方法

按照GB 18466執行。

6.5.1.5 5.1.5 排泄物、嘔吐採樣檢測方法

按照《消毒技術規範》(2002 年版)4.7.4.2“排泄物、嘔吐物的檢測方法”執行。

6.5.2 5.2 物體表面現場模擬評價

6.5.2.1 5.2.1 菌懸液與載體的製備
6.5.2.1.1 5.2.1.1 菌懸液的製備

細菌繁殖體及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ATCC 9372、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CMCC 93326或ATCC 19977、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懸液製備分別按照《消毒技術規範》(2002年版)2.1.1.2.3、2.1.1.8.3、2.1.1.9.3和WS/T 683執行。染菌法陽性對照組回收菌量應爲5×105CFU/cm2~5×106CFU/cm2

6.5.2.1.2 5.2.1.2 載體的製備

按照《消毒技術規範》(2002年版)2.1.1.2.4和WS/T 683所示方法製備。載體應根據消毒對象及消毒因子的特性選擇,可選用金屬片、玻璃片、棉布片等載體進行染菌,每個菌片的回收菌數應爲1×106CFU/片~5×106CFU/片。

6.5.2.2 5.2.2 方法選擇

可選擇染菌法或(和)載體法。

6.5.2.3 5.2.3 布點要求

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桌面、地面、牆壁及牆角、書櫥、牀底、屋頂、抽屜等消毒因子難以到達的地方布點。

6.5.2.4 5.2.4 試驗器材

磷酸緩衝液(PBS,0.03mol/L,pH7.2)、稀釋液(含0.1%吐溫80的PBS溶液)、中和劑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胰蛋白腖大豆瓊脂培養基、分枝桿菌乾燥培養基、沙堡葡萄糖瓊脂麥芽浸膏瓊脂等)、無菌棉籤、無菌規格板(5.0cm×5.0cm)、無菌平皿等。

6.5.2.5 5.2.5 試驗方
6.5.2.5.1 5.2.5.1 染菌法
5.2.5.1.1 試驗步驟

5.2.5.1.1.1 現場消毒組:現場消毒效果評價人員按照生物安全防護級別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後進入擬消毒現場,按照布點要求選擇現場物體表面較平的部位,於規格板中央空格內用無菌棉籤沾以菌懸液均勻塗抹現場實物表面,並予以暗號標記,待自然乾燥後由消毒人員進行現場消毒。每類物體布點不少於 2 個,總布點數量不少於 30 個。

5.2.5.1.1.2 陽性對照組:另選擇與消毒現場相似環境,與消毒採樣環境對應類別物體另行選擇區塊人工染菌自然乾燥,不進行現場消毒,每類物體至少選擇 2 個陽性對照。

5.2.5.1.2 採樣檢測方法

消毒完成後,用無菌棉籤於含10mL中和劑試管中沾溼,分別對現場消毒組和陽性對照組布點區塊進行塗抹採樣,每區塊橫豎往返各5次,以無菌操作方式將棉籤採樣端剪入原中和劑試管內,振盪混勻,於4h內送實驗室進行檢測採樣管在混勻器上振盪20s或用力振打80次進一步混勻,適當稀釋後,吸取1.0mL接種平皿,每個樣本接種2個平皿,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相應培養基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置36℃±1℃培養,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培養48h、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培養1周、細菌芽孢培養72h,計數存活菌落數(CFU/皿)。

5.2.5.1.3 結果計算

按式(2)計算殺滅對數值

公式.png

6.5.2.5.2 5.2.5.2 載體
5.2.5.2.1 試驗步驟

5.2.5.2.1.1 現場消毒組:現場消毒效果評價人員按照生物安全防護級別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後進入消毒現場,將預先製備的 1 片染菌載體置於無菌平皿內,按照布點要求布點於消毒現場,布點數不少於30 個,由現場消毒人員進行消毒

5.2.5.2.1.2 陽性對照組:另取 4 個無菌平皿,分別放入 1 片預先製備的染菌載體,放置於與消毒現場溫溼度相似環境中,不做任何消毒處理,作爲陽性對照組。

5.2.5.2.2 採樣檢測方法

消毒工作結束後,用無菌方式將現場消毒組和陽性對照組的載體分別取出移入含 5.0mL 中和劑試管中,於 4h 內送實驗室進行檢測。在混勻器上振盪 20s 或用力振打 80 次,使載體上的菌被洗脫進入中和劑中,再放置 10min 以上,按照 5.2.5.1.2 的方法計數存活菌落數。

5.2.5.2.3 結果計算

按式(2)計算殺滅對數值

6.5.3 5.3 生活飲用水現場模擬評價

6.5.3.1 5.3.1 試驗器材

大腸桿菌(8099)、微孔濾膜濾器和濾膜(濾膜孔徑爲 0.45μm)、抽濾水泵或氣泵、恆溫水浴箱、品紅亞硫酸培養基中和劑(經鑑定合格)。

6.5.3.2 5.3.2 試驗步驟

5.3.2.1 取 36℃±1℃培養 18h~24h 的新鮮大腸桿菌斜面,用稀釋液洗下菌苔,適當稀釋配製成試驗用大腸桿菌懸液。

5.3.2.2 分別取擬消毒水樣 3 份,每份 500mL,加入大腸桿菌懸液,混勻,製備染菌水樣。每份取適量水樣進行過濾,濾完後,再抽氣 5s,關閉濾器閥門,用無菌鑷子夾取濾膜邊緣,移放在品紅亞硫酸培養基平板上。濾膜的細菌截留面朝上,濾膜與培養基完全緊貼。將平板倒置,放於 36℃±1℃,培養 48h,計數濾膜上生長大腸桿菌數,應在 5×102CFU/100mL~2×103CFU/100mL。

5.3.2.3 在 3 份染菌水樣中分別加入消毒劑,迅速混勻,使其達到擬消毒濃度。消毒規定時間,每份水樣分別移取 2 份,每份 100mL,分別注入裝有相應中和劑無菌三角燒瓶中,以終止消毒作用然後進行抽濾,方法消毒前,計數濾膜上生長大腸桿菌數。

6.5.3.3 5.3.3 結果報告

消毒後每 100mL 水樣中大腸桿菌數(CFU)。

6.5.4 5.4 注意事項

5.4.1 現場評價時,若消毒採樣菌落計數較少導致無法計算殺滅率,應採用現場模擬評價。

5.4.2 發生高致病性傳染病時現場模擬評價宜選擇載體法,採樣時不宜將平皿帶出消毒現場,可用無菌鑷子將載體直接取出移入試管中進行計數存活菌數,試管架、試管框等現場實驗器材底部可鋪墊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用品,帶出現場後立即對所有器材進行消毒

5.4.3 現場消毒效果評價採樣現場消毒人員應嚴格按照生物安全防護級別做好個人防護。試驗操作應根據有關規定做好防護措施,並在相應生物安全級別的實驗室內進行,避免污染環境感染操作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