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八味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馮氏錦囊·雜症》卷十一

方名

滋陰八味丸

組成

熟地黃8兩(清水煮,搗爛入藥),山茱萸4兩(去核,酒拌蒸,曬乾炒),牡丹皮3兩(焙),懷山藥4兩(炒黃),茯苓3兩(人乳拌透,曬乾焙),澤瀉2兩(淡鹽水拌炒),麥門冬3兩(炒),五味子1兩(每個銅刀切成2片,蜜酒拌蒸,曬乾焙),肉桂(臨磨颳去粗皮)1兩(不見火),制附子1兩(切片焙)。

主治

勞瘵。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早晨空心送下。如肺氣不足者,生脈散送服;有浮火末歸源者,淡鹽湯送服;如偏於陰虛者,獨蔘湯送服,或白湯送服。

加減

如腎家偏於氣分不足者,去麥冬,五味,加牛膝3兩,杜仲3兩(俱用鹽、酒拌炒)。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熟地搗爛入藥,加煉蜜杵好爲丸。

《飼鶴亭集方》

方名

滋陰八味丸

組成

麥冬4兩,山藥4兩,首烏4兩,青皮4兩,熟地4兩,桑葉4兩,知母4兩,丹皮4兩。

主治

陰虛不足及小兒骨蒸,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4錢,開水送下。

製備方法

熟蜜12兩爲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