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菜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辭典》:竹葉菜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

Zhú Yè Cài

別名

馬耳草(《貴州民間方藥集》),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福建民間草藥》),火柴頭(《蘇南種子植物》),千日曬、大葉蘭花竹仔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

爲鴨蹠草科植物飯包草的全草。

原形態

匍匐、多年生草本,或莖上部上舉,多少被毛,節上生根。葉草質;橢圓狀卵形,長3~7釐米,寬1.5~4釐米,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急劇收縮而成一闊柄,鞘和葉柄被疏長毛。佛焰氈與上部葉對生,或2~4個聚生,有極短的柄,漏斗形而壓扁,長和寬約8~14毫米,淡綠色,被疏毛;花藍色,每一氈內數朵;萼片3,膜質;花瓣3,長3~4毫米。蒴果膜質,長4~5毫米,有種子5顆,粗糙。花期夏、秋。

生境分佈

生於陰溼地或林下。分佈華東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

《福建民間草藥》:"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福建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淋瀝作痛:竹葉菜一至二兩,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飲。(《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赤痢:鮮飯包草二至三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疔瘡腫毒,紅腫疼痛:竹葉菜一握,以冷開水洗淨,和冬蜜搗勻敷貼,口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蛇傷:鮮竹葉菜,以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冷服,渣敷傷部。(《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