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中和丸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中和丸

良姜120克烏梅肉30克茴香45克乾薑神曲小麥芽各15克白茯苓蒼朮甘草各30克上爲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溫中健脾。治脾胃不和,寒氣積聚,飲食減少,肢體睏倦。每次以米湯嚼下1粒,不拘時。《雞峯普濟方》卷二十方名中和丸組成蒼朮、黃芩、半夏、香附等分。主治溼痰氣熱。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薑湯送下。製備方法上爲末,粥爲丸,如梧桐子大。各家論述《醫學六要·治法匯》:溼熱鬱而成痰,法當去溼熱散壅鬱,是以用蒼朮燥溼,黃芩清熱,香附開鬱,半夏豁痰。方名中和丸組成厚朴(薑汁炒)1兩,白朮(土炒)1兩2錢,半夏(姜炒)1兩,陳皮8錢,檳榔4錢5分,炙甘草2錢5分,木香2錢5分,枳實(炒)3錢5分。功效理氣消疾除溼。主治久病懨懨,不能飲食,大便或祕或溏,由胃虛所致者。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遠白湯送下。製備方法薑汁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方名中和丸組成良姜4兩,烏梅肉1兩,茴香1兩半,乾薑半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