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 2010年01月1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mikulicz)

手術圖解

⑴切開外層腸管

⑵縫合內、外前壁漿肌層

⑶縫合後壁漿肌層

⑷切開內層腸管

⑸縫合前壁全層

⑹縫合後壁全層

⑺切除脫垂腸管

⑻還納腸管

圖1 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mikulicz)

適應證

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只能切除脫出肛門外的直腸,並不能解決脫垂的原因。因此,這一手術僅適用於脫出的直腸已有嚴重的水腫、粘連、不能返納或已有壞死的病例。

術前準備

全身應用抗生素,並口服腸道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其他同肛門環縮術。

麻醉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局麻可使炎症擴散,不宜採用。

手術步驟

1.體位 截石位,臀部墊高,使墜入直腸膀胱(或直腸子宮)陷凹內的小腸回入腹腔,以免術中損傷。

2.切開外層腸管 先在脫垂腸管遠端作兩針牽引線,再在距肛門緣2cm處環形切開外層腸壁[圖1 ⑴]。如脫出腸管較長,切口已切開腹膜,進入直腸前陷凹,與腹腔相通;如脫出腸管較短,則僅切入內、外腸管的間隙,尚未進入腹腔。切開腸壁後,結紮出血點。

3.縫合前壁漿肌層 用細絲線間斷縫合內、外兩層腸管漿肌層(脫出腸管較短者,僅有肌層縫合),關閉腹腔。爲了避免污染腹腔,可先切開外層腸壁一小部分,邊切邊縫,及時閉合腹腔[圖1 ⑵]。

4.縫合後壁漿肌層 以同法縫合內外腸管後壁漿肌層(或肌層)[圖1 ⑶],完成外層縫合。

5.縫合前壁全層 按邊切邊縫方法,逐步切斷內層前方一半腸管,以2-0或3-0鉻制腸線全層間斷縫合內、外層腸管。此一層縫合要縫在第1層縫合線的遠端[圖1 ⑷ ⑸]。

6.縫合後壁全層 以同樣方法邊切邊縫合後壁全層,切除脫垂的腸管[圖1 ⑹]。

7.還納腸管 用手指逐漸將腸管送入肛門內,完成手術[圖1 ⑺ ⑻]。

8.包紮 肛管內放置一油紗布卷,卷內置一1cm直腸的較膠管,再以無菌敷料包紮。

術中注意事項

1.脫出腸管的內、外兩層之間可能有腹膜腔,切除前須注意檢查有無小腸墜入。如有,應先將其返納。

2.切除前必須先縫牽引線拉住;切除脫出的直腸時要邊切邊縫,切不可先切除後縫合,以免內層腸管回縮至腹腔。

術後處理

1.術後臥牀休息10~14日。

2.少渣飲食。

3.口服鴉片酊0.5ml,每日3次,保持便祕7~8日左右,以利切口癒合。

4.在術後1周左右開始局部用硫酸鎂溼敷,或用1∶5000高錳酸鉀液熱水坐浴,促使水腫消退。

5.術後繼續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