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 2014年09月18日修訂版

BY wangyuan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浙貝母是百合科貝屬的一個種,學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象貝、大貝或珠貝。鱗莖及花供藥用。主產中國浙江省鄞縣樟村,有數百年種植史。

浙貝母的植物形態

浙貝母的株高80cm左右。鱗莖扁球形,由2-3片肥厚的鱗片組成,內有2-3個芽。莖直立。葉條狀披針形,莖下部葉寬,對生;上中部葉長,上部葉互生;頂端呈卷鬚狀。花一至數朵。生於莖頂或上部葉腋,淡黃色或黃綠色,雄蕊6枚。蒴果卵圓形,具有6條寬翅。種子多數,扁平。花期3月至4月。果期4月至5月。

浙貝母的生長繁育

喜溫暖氣候,根的生長要求7-25℃,地上部生長髮育的溫度範圍在4-30℃,超過30℃植株頂部枯萎,喜土壤溼潤,陽光充足。宜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種植。整地時,施足基肥,作爲高畦或高壟;雨水少的地區作爲平畦或半高壟。

主要用鱗莖繁殖,要求較嚴格,一般選具兩個芽、直徑4-5cm者,當地稱爲二號鱗莖。栽種宜深,約14-16cm,利於越夏,且長成的鱗片抱緊,適宜做種栽用。商品田栽種宜淺,深約6-10cm,有利於鱗片膨大,且長成的鱗莖張口,便於加工。栽後一週開始髮根,飛揚年2月初出苗,10天左右出齊,先抽出兩個主莖,俗稱“頭稈”。要早中耕除草,宜在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長前期進行,結合施肥。施肥特點是前期重施,後期輕施。注意排水灌溉。及時摘花打頂,利於鱗莖增產。也可採用種子繁殖,雖繁殖係數高,但從種子萌發到收穫約需5年時間,其保留與越夏仍存在問題。種子有胚後熟階段,需要5-10℃低溫條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播深1.5-2cm,畦面需加覆蓋物。

浙貝母的病蟲害

浙貝母的病蟲害有灰黴病Botrytis elliptic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幹腐病Fusarium avenaceum、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蠐螬等。

浙貝母的採收加工

商品田於5月中旬採挖,洗淨後分級加工,鱗莖直徑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分瓣的鱗片,加工品稱大貝;直徑3.5cm以下者,不摘心芽,加工品稱珠貝。將分級後的鱗莖,撞破錶皮至滲出漿液時,每100kg加貝殼灰或熟石灰3-4kg,繼續撞勻,灰附着在鱗片上吸收漿液,曬乾即成商品。

浙貝母的用途

鱗莖含甾醇類生物鹼,如貝母鹼(貝母素甲Peimine Verticine)約0.1%、去氫貝母鹼(貝母素乙Peiminine Verticinone)。味苦、性寒。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功能。主治外感風邪,痰熱鬱肺,咳嗽等症。

浙貝母藥典標準

品名

浙貝母

Zhebeimu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來源

本品爲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乾燥鱗莖。初夏植株枯萎時採挖,洗淨。大小分開,大者除去芯芽,習稱“大貝”;小者不去芯芽,習稱“珠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乾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淨,除去芯芽,趁鮮切成厚片,洗淨,乾燥,習稱“浙貝片”。

性狀

大貝

爲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徑2~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內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珠貝

爲完整的鱗莖,呈扁圓形,高1~1.5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似腎形,互相抱合,內有小鱗葉2~3枚和幹縮的殘莖。

浙貝片

爲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l~2cm,邊緣表面淡黃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富粉性。

鑑別

(1)本品粉末淡黃白色。澱粉粒甚多,單粒卵形、廣卵形或橢圓形,直徑6~56μm,層紋不明顯。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氣孔少見,副衛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少見,細小,多呈顆粒狀,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細桿狀。導管多爲螺紋,直徑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三氯甲烷20ml,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8ml,蒸乾,殘渣加三氯甲烷l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素甲對照品、貝母素乙對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一濃氨試液(17:2: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不得過18.0%(附錄Ⅸ H第一法)。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爲流動相;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理論板數按貝母素甲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貝母素甲對照品、貝母素乙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貝母素甲0.2mg、貝母素乙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2g,精密稱定,置燒瓶中,加濃氨試液4ml浸潤1小時,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稱定重量,混勻,置80℃水浴中加熱迴流2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甲醇使溶解並轉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試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兩點法對數方程分別計算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貝母素甲(C27H45NO3)和貝母素乙(C27H43NO3)的總量,不得少於0.080%。

浙貝母飲片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或打成碎塊。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用於風熱咳嗽,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癧,瘡毒。

用法與用量

5~10g。

注意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貯藏

置乾燥處,防蛀。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