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脅痛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右脅痛   證名。右側脅痛。由肝邪犯肺或氣滯、痰飲、食積引起。《醫學入門》卷四:“食積(右)下脅,如槓梗起一條作痛,神保丸、枳實煎湯下,輕者保和丸;痰飲流注肝經,喘咳引痛者,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柴胡、白芥子或入青黛少許,薑汁二匙;七情凝滯,如有物刺痛,氣促嘔吐者,分氣紫蘇飲、流氣飲子、調中順氣丸。”《萬病回春·脅痛》用“推氣散治肝邪入肺,右脅痛甚,脹滿不食。”《慎齋遺書·脅痛》謂:“右脅痛爲肺氣不降,乃血中之氣病,治宜芎歸芍藥湯加烏藥、青皮、肉桂、陳皮。”《古今醫徹·脅痛》謂右脅痛爲肺氣上逆,治以降氣消痰,用前胡、桔梗、枳殼、陳皮之屬;虛人用歸脾湯去黃芪、白朮加延胡。忌用苦香燥破血之藥。《景嶽全書·雜證謨》論脅痛不可拘右肺左肝之說。詳脅痛、左脅痛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