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一錢半) 麻黃(去節.一錢半) 防風(去蘆.一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川芎(一錢) 佰子仁(去殼.一錢) 桂心(一錢) 枳殼(麩炒.一錢) 石膏(一錢) 細辛(一錢) 獨活(去蘆.一錢) 羚羊角(一錢)

功能主治

治肝臟中風,四肢攣急,身體強直。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種,生薑五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聖惠》卷三: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3兩,防風2兩(去蘆頭),麻黃2兩(去根節),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芎1兩,桂心1兩,獨活1兩,柏子仁1兩,石膏1兩,細辛1兩,羚羊角屑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製法

上爲末。

功能主治

肝中風,四肢攣急,身體強直。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雞、貓、魚、蒜。

摘錄

《聖惠》卷三

《聖惠》卷三: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1兩,羌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1兩(銼),桂心1兩,天麻1兩,赤茯苓1兩,芎1兩,酸棗仁1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散。

功能主治

肝臟風毒流注,筋脈抽掣急痛,頭目眩悶,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生冷、豬雞肉、毒魚、溼面。

摘錄

《聖惠》卷三

《聖惠》卷二十一: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1兩,芎1兩,當歸3分,桂心1兩,細辛3分,前胡3分(去蘆頭),羌活3分,茵芋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3分,萆薢3分,羚羊角屑3分。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心胸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一

《聖惠》卷六十九: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1兩,防風1兩(去蘆頭),豬苓1兩(去黑皮),芎1兩,羚羊角屑1兩,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2兩(銼),大麻仁1兩,檳榔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腳氣緩弱及頑痹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聖惠》卷八十九: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3分,當歸1分(銼,微炒),秦艽1分(去苗),防風半兩(去蘆頭),酸棗仁半兩(微炒),桂心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在胎之時,其母臟腑氣虛,爲風冷所乘,兒生之後,肝氣不足,致筋脈攣縮,不得伸展,故令手拳不展。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九

《本事》卷三: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1兩,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半兩,小川芎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草(炙)半兩,宮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川烏(炮,去皮尖)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茵芋(去梗,銼,炒)半兩,人蔘(去蘆)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白朮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獨活(黃色如鬼眼者,洗,去蘆,焙)半兩。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溼傷腎,腎不養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溼、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疾痛,漸入左指中。腳氣衝心。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臨臥溫酒調下,日3次。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薏苡仁甘平淡滲,入手、足太陰;當歸辛甘微溫,入足厥陰;小川芎辛溫,入肝、膽;乾薑辛溫,入手、足太陰;甘草甘平,入脾;官桂辛溫,入足厥陰;川烏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陰;防風辛甘平,入足太陽;茵芋苦辛溫,入手、足陽明、太陰;人蔘甘溫,入足陽明;羌活辛甘平,入足太陽,善能行水;白朮甘溫,入手、足太陰;麻黃辛溫,入足太陽之表;獨活苦辛甘平,入足少陰、厥陰。引經之藥,溫酒調送。此三氣之邪,流注經絡,肌肉筋骨皆受邪困,是肝、脾、腎三髒皆受病,故以甘緩辛溫之補藥守護中焦,而以滲利行經表散之藥驅逐流注之邪,則久鬱之病可一旦掃除矣。

摘錄

《本事》卷三

《醫學正傳》卷五引東垣方: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不拘多少。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肺損嗽血。

用法用量

以豶豬肺1個煮熟,蘸藥食之。

摘錄

《醫學正傳》卷五引東垣方

《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4錢,當歸4錢,白芍藥4錢,天麻4錢,獨活2錢,白朮2錢,虎骨(煅)2錢,杜仲(炒)2錢,麻黃2錢,乳香2錢,桂心2錢,甘草(炙)1錢,麝香1錢,沒藥1錢,檳榔(真紫色者)6錢。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通經入絡,活血行氣。主風寒客滯經絡,手臂麻木,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後酒調荊芥湯任下。

摘錄

《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

《醫鈔類編》卷六:薏苡仁散

處方

薏苡仁5錢,桑白皮3錢,麥門冬3錢,白石英2錢,人蔘1錢,五味子1錢,款冬花1錢,紫菀1錢,杏仁1錢,貝母1錢,阿膠1錢,百合1錢,桔梗1錢,秦艽1錢,枇杷葉1錢。

功能主治

久嗽成勞,或因勞成嗽者。寒熱往來,或獨熱無寒,咽乾嗌痛,精神疲極,所嗽之痰或濃或淡,有時或血腥臭異常,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

加生薑、大棗、糯米煎,調鍾乳粉服。

摘錄

《醫鈔類編》卷六

《聖惠》卷二十六

方名

薏苡仁散

組成

薏苡仁1兩,酸棗仁1兩(微炒),赤茯苓3分,桂心3分,柏子仁1兩,羚羊角屑1兩,海桐皮1兩(銼),當歸3分,芎3分,生乾地黃1兩,赤芍藥3分,檳榔。

主治

筋極。面青多怒,兩脅下急痛,手足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附註

方中檳榔用量原缺。

《聖惠》卷二十三

方名

薏苡仁散

組成

薏苡仁2兩,細辛2兩,黃耆3分(銼),人蔘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1兩,赤芍藥3分,獨活1兩,麻黃1兩(去根節),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白朮1兩。

主治

風,手足拘攣,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四十二

方名

薏苡仁散

組成

薏苡仁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

胸痹,心下堅痞緩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