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維 2017年01月2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陰維爲經穴別名,即大赫[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2.。出《鍼灸甲乙經》。

[穴位基礎信息表]大赫|Dahe|Taho|Great Threat|KI12|12|R12||N12|K12|Ki12

大赫爲經穴名(Dàhè KI12)[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陰維、陰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屬足少陰腎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大赫是衝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大爲小之對,赫即顯赫,穴之所在相當於下焦元氣顯赫盛大之處,故名大赫[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大赫穴主治肝腎,前陰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女子赤白帶下,陰挺,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泄瀉,少腹痛,陽痿,疝氣,現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療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經痛,性機能障礙,慢性陰道炎,膀胱炎,早泄,睾丸炎,盆腔炎等。

大赫穴的別名

陰維(《鍼灸甲乙經》)、陰關(《鍼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出處

《鍼灸甲乙經》:女子赤淫,大赫主之。

穴名解

大爲小之對,赫即顯赫,穴之所在相當於下焦元氣顯赫盛大之處,故名大赫[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大,與小對言。赫,有顯赫盛大之義。此穴在橫骨穴上1寸,爲衝脈、足少陰經之會穴,其穴陽氣盛大,精氣阜聚,爲下焦元陽升起,旺盛之處。又以其穴內臨子宮,婦人妊娠之後,此處突起易顯,因而名之。[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異性

大赫穴是足少陰腎經與衝脈的交會穴。

所屬部位

下腹[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陰維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大赫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大赫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大赫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下4寸,旁開0.5寸處(《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另說在臍下3.5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下4寸,旁開1寸(《鍼灸大成》);臍下4寸,旁開1.5寸(《鍼灸資生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大赫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

大赫穴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大赫穴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內臟)

大赫穴的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的位置

陰維穴的取法

仰臥位,在橫骨上1寸,中極(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大赫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仰臥位,當恥骨聯合上緣中點上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處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陰維穴穴位解剖

大赫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分佈着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的分支。皮膚由髂腹下神經的前皮支分佈。腹腔內相對應的器官爲小腸、乙狀結腸。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錐狀肌上外側緣→腹直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94.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髂腹下神經皮支和腹壁淺動脈分支分佈;深層有肋下神經肌支和腹壁下動脈分支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94.

布有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的分支,並有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陰維穴的功效與作用

大赫穴具有益腎助陽,調經止帶的功效。

大赫穴有益腎填精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大赫穴有調補肝腎、助熱生陽之功,即龍雷在下,水中發火之意。《內經》:“火太過,曰赫曦。”《詩經》:“赫赫明明”,“赫赫炎炎”,“王赫斯怒”,俱爲隆盛奮發之意。本穴平於中極,爲足少陰脈氣所發,與胞宮精室相應,蘊有赫赫之勢。其所治症,多屬子宮、陰器、局部之虛證。[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陰維穴主治病證

大赫穴主治肝腎,前陰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女子赤白帶下,陰挺,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泄瀉,少腹痛,陽痿,疝氣,現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療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經痛,性機能障礙,慢性陰道炎,膀胱炎,早泄,睾丸炎,盆腔炎等。

大赫穴主治肝腎、前陰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女子赤白帶下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大赫穴主治陰挺、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泄瀉[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94.

大赫穴主治少腹痛,月經不調,帶下,陰挺;遺精,陽痿;疝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大赫穴主治遺精,陽痿,陰挺,帶下,莖中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現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療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經痛、性機能障礙、慢性陰道炎、膀胱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

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精,早泄,陽痿,睾丸炎;

2.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盆腔炎。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 5~1.0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直刺1~1.5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94.,局部有酸脹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有時向上傳至胸腹部[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向下放散至會陰部[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注意:大赫穴針前排空小便,針刺宜緩慢,以免刺傷膀胱[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94.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艾炷灸或溫鍼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陰維穴的配伍

大赫穴配關元、三陰交,有益元氣,理下焦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陰莖疼痛。

大赫穴配命門、中封,有補命門益肝腎的作用,主治遺精,滑精,陽痿。

大赫配關元、行間、腎俞、三陰交,治陰莖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大赫配太溪、三陰交,治遺精、陽痿[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衝脈、足少陰之會。

《鍼灸甲乙經》:男子精溢,陰上縮,大赫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男子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

《鍼灸大成》:主虛勞失精,男子陰器結縮。莖中痛,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赤帶。

陰維穴研究進展

對卵巢功能的調節

據報道,針刺大赫、中極、關元或針刺與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並用,均可引起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激素的水平發生變化,尤其同時並用變化更爲顯著。如果對上述穴位埋針,則可改善遲發排卵,黃體功能不全或兩者並存障礙。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大赫,配中極、關元穴,對卵巢排卵功能有一定影響。可引起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尤其是針刺配合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時變化更明顯。對上述穴位埋針,則可改善遲發排卵、黃體功能不全或兩者並存障礙,從而治療卵巢功能異常。[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取大赫穴,配中極、血海,於兩次月經中間開始針刺,每日1次。治療50例不排卵患者,經1~7個週期治療後,有較好效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